在養豬生產中,一旦豬發病后,大多數人都是從病原上找原因,看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攻擊,然后開始大劑量用藥。很少有人注意到營養與豬免疫力的關系。其實營養是保持豬健康和提高免疫力的根本。
1. 飼料中的蛋白質
不但提供給豬生長發育的需要,維持器官和肌肉組織所必需,同時也是構成豬免疫器官的主要成分。飼料中像豆粕、菜籽餅和蠶豆是補充蛋白質的好來源,同時豬還可以利用一些人不愿意接受的食物作為蛋白質來源,如魚粉、肉骨粉都可以作為蛋白質利用。大多數常規飼料中,蛋白質的消化率為75~90%,如果一種飼料中蛋白質不能被豬利用,就不能說是一種高蛋白飼料。蛋白質能量比,它不僅反映了日糧中蛋白質的水平,還反映了蛋白質與能量的平衡程度。當日糧中蛋白質能量比例不當時,會影響各營養物質的利用率,并導致營養障礙。日糧中能量含量過高除降低豬采食量外,還會影響其它營養物質的最佳吸收,從而導致生長速度和生產水平下降。如果日糧蛋白質過低不能滿足豬最低的蛋白質需要,機體就會出現氮的負平衡,不僅降低能量的利用,還會影響生長、生產及繁殖。相反,如果飼料中能量偏低,由于采食量的增加會造成蛋白質絕對攝入量增加,不僅造成蛋白質的浪費,過多的蛋白質撮入體液內會造成機體代謝紊亂,蛋白質供能產生的氮從腎臟排出,增加腎臟的負擔,尿酸鹽過多可在腎臟中沉積,引起腎臟疾病。同時攝入較多蛋白質會增加機體熱消耗,降低能量的利用率。供給育肥豬正常能量水平而粗蛋白過高的飼料,其增重速度反而會降低。豬對蛋白質的需要實際上是對組成蛋白質的各種氨基酸的需要,其中根據氨基酸在豬禽體內合成代謝特點分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飼料中氨基酸的組成或平衡程度是影響畜禽生長和飼料利用率的重要因素。由于氨基酸在消化吸收和體內代謝過程中存在著協同和拮抗作用。某種必需氨基酸的不足或過量都會影響其它氨基酸的有效利用。
當飼料中一種氨基酸過量時,必須補充與之對應的另一種氨基酸,以減輕拮抗作用所造成的氨基酸不平衡。在飼料配方設計中,氨基酸不平衡是較常見的,解決的辦法:一是添加單體氨基酸,如蛋氨酸、賴氨酸、蘇氨酸等;二是利用原料氨基酸互補作用,使多種原料在氨基酸含量上能夠取長補短。如玉米中賴氨酸較低,苜蓿中賴氨酸相對較高,將二者適當搭配可平衡賴氨酸與蛋氨酸比例:棉粕中精氨酸含量較高,賴氨酸/精氨酸比達 1:2.36,菜粕中精氨酸、賴氨酸比較接近,二者配合使用易使精氨酸和賴氰酸達到平衡;在豬飼料中調整精氨酸與賴氨酸比例最好使用適量血粉;而在玉米為能量飼料的日糧中加玉米蛋白粉會使亮氨酸含量特別高,使異亮氨酸出現臨界缺乏;在配制低蛋白日糧中添加高劑量的合成氨基酸時,可能引起一般情況下難以出現的拮抗作用,這時均應注意氨基酸的平衡。
2.飼料中的能量
能量是豬維持正常生理需要和生長、妊娠、產奶必需的,大多數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儲存在體內。能量不足,導致生長豬增重緩慢,哺乳母豬脂肪減少。豬可從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的飼料中獲得能量,如大麥、動物脂肪、油菜籽餅等。
飼料能量水平是日糧中第一重要的指標,但在實際生產中卻又難以準確測定,因此在設計飼料配方時均采用計算值,而在飼料標準和飼料標簽中均不作標明的營養成分,飼料能量水平不僅影響豬的采食量,還直接影響飼料轉化率及豬的生產性能和健康狀況。豬在自由采食情況下,隨著日糧能量水平下降,采食量會明顯上升,使能量的攝入量在一定范圍內保持一致,同時飼料利用效率亦隨飼料能量水平的降低而下降。
3.飼料中的維生素
維生素促進體內蛋白質和脂肪代謝,維持豬健康、正常生長和繁殖所必需,主要包括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 A、D、E、K)和水溶性維生素(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飼料中如果缺乏這些維生素,會導致豬生長緩慢、發育異常、抵抗力下降、繁殖性能低下等現象。因此,飼料中維生素是否全面和含量是否滿足豬的需要,是判斷其好壞的一個標準。
4.飼料中的礦物質
礦物質維持豬體內各種組織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目前,一般認為在動物體內代謝中起作用的礦物元素有 40多種,在營養上重要的必需礦物元素包括常量元素:鈣、磷、鉀、鈉、氯、硫、鎂和微量元素銅、鐵、錳、鋅、鈷、碘、硒、鉬,它們在動物體內部有重要的生理生化作用,并且各元素間在吸收和代謝中也存在協同與拮抗的作用,當飼料中某一元素缺乏或過量而使各元素間失去平衡,就會影響動物生長發育,降低生產性能甚至造成疾病和死亡。
日糧中高水平的碳酸鈣(石粉)和磷酸鈣會降低飼料適口性,鈣過多還會干擾鎂、錳和鋅的利用,使銅,鐵、碘等元素代謝紊亂,脂肪的消化率降低,在配合飼料中,鈣含量超過標準的50%就會產生不良后果,同樣日糧中磷比例偏高時,除影響鈣的吸收外,高磷還會抑制錳、鋅、鎂的吸收和利用,高劑量磷酸鹽會干擾鐵的吸收,鈣磷同時過高會增加鎂的排泄。
飼料中缺鎂可造成鉀排出增加,鎂過多會干擾鈣的代謝,鉀過量也可阻礙鎂的吸收和代謝,鉀、鈉、氯是影響動物體內電解質平衡的主要離子,三者適宜的含量和比例對維持機體酸堿平衡十分重要。硫過高會影響鈣的吸收和錳、鋅的利用。鐵影響銅、錳、鋅的吸收,當鐵、鋅比例大于2時,鋅的吸收率降低。
鈷在動物體內主要以維生素B12的形式存在,缺鈷時影響維生素B12的合成。鋅過量能降低飼料消耗量,與銅拮抗,影響銅的吸收和利用,并可引起缺銅癥,研究證明,鋅、銅比例大于10時會出現銅缺乏。另外,錳可干擾鐵的吸收。飼料中氟過量時形成大量氟化鈣沉積,影響鈣、磷代謝,在使用低質磷酸氫鈣和氟含量高的鈣石時應注意氟的含量。
硒與飼料中砷、銀、汞、鐵、鋅、銅、鉛、硫、磷等元素都具有拮抗作用。
高銅可以減少動物體內可利用銅的數量,引起動物缺銅,一般情況下雞不會缺鋁,但在豬飼料中添加1Omg/kg的鉬,可提高豬的日增重和飼料利用率。
5 飼料中電解質平衡
動物的正常生命活動需要維持在一個穩定的內環境中進行,適宜的體液酸堿度是穩定內環境的一個重要方面,正常情況下細胞外液pH值為7.4±0.05,其極限值為6.8-7.8,只有將體液pH值控制在適宜的范圍,機體代謝才會正常進行。體內酸堿平衡的失調影響酶的催化活性、膜的通透性和各器宮功能,從而影響動物的健康和生產性能,日糧中礦物質離子及其平衡程度極大的影響畜禽體內的酸堿平衡。
在配制豬飼料時還應注意其它的平衡關系,如脂肪與此同時鈣、維生素D與鈣、磷代謝、必須脂肪酸平衡、小肽類添加劑對氨基酸代謝的影響以及植酸酶或各類復合酶制劑對飼料成分消化率的影響等等,只有將飼料中各營養素保持在最佳。
6飼料中的粗纖維
飼料中的粗纖維維護仔豬腸道內菌群平衡,促進仔豬消化器官發育,刺激腸道粘液的分泌都是十分有利。
另外,飼料中一些非營養性添加劑業也非常重要,如益生素、生物制劑、酶制劑等,對飼料質量的改善有重要作用。
營養不良或營養過剩都會導致機體免疫功能的下降,一些功能性的營養或非營養性物質對機體免疫起到積極作用。因此,營養與免疫力有著密切關系,采用功能合理的營養,能夠建立完善的動物機體的免疫系統,增強機體免疫力或抗病力。
特殊營養物質的缺失常常導致機體免疫器官及系統發育不完善;一些特殊階段或因素,如養豬生產中母豬的發情、配種、產仔等特殊階段,以及仔豬的斷奶、換料、合群、溫度變化、驚嚇等特殊應激因素,常常導致機體的抗病力迅速下降。試驗證明,無論是營養缺失,還是應激因素導致的抗病力下降,都可通過營養調控的手段得到良好的改善。
因此,營養與免疫的關系錯綜復雜,千絲萬縷。營養全面的飼料可以提高豬的免疫力和抗病力,飼料中某些營養元素的缺乏,不論是基礎的營養物質,還是必需的營養元素甚至微量的營養物質,都直接或間接引起動物肌體免疫組織和免疫器官的損傷。豬天天生活在豬圈里,飼料當中缺少任何一種都會引起疾病的發生,特別是在目前飼養密度大,豬對飼料中各種營養素的含量要求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