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鼻氣管病原特征,鼻氣管鳥桿菌為一種生長緩慢、高度多形性、無運動性、無芽胞的革蘭氏陰性短小桿菌,有化學器官趨化性和嗜常溫的新陳代謝特性。分離培養現還無最適宜的培養基,利用5%血液瓊脂、巧克力瓊脂培養基,37℃培養24~48h 形成一種針尖大小 、灰白色 、 不透明、無溶血的菌落。5%~10%CO2條件下,在綿羊血液瓊脂上生長良好,培養 18~24h 后形成一種邊緣整齊、表面光滑隆起、 直徑為0.1-0.2mm 的灰白色圓形菌落,48h后形成圓形灰色到灰白色奶酪狀的小菌落,有時顏色稍變淺紅并產生類似酪酸的氣味。 菌落在分離初期大小不等,反復繼代后形成均一大小菌落。為抑制生長快的大腸桿菌等雜菌,可在微生物培養基中加入慶大霉素和多黏霉素選擇性的分離培養該菌。該菌在麥康凱瓊脂平板、遠藤氏瓊脂平板、Gassner 瓊脂平板、Qrigalski 瓊脂平板或西蒙檸檬酸鹽平板上均不生長。Lopes研究ORT的環境中存活力,結果為 37℃存活1d,22℃存活6d,4℃存活 40d,-12℃存活150d。ORT 對低溫的存活力大小與其病發率成正比。
流行病學特點,雞可自然感染該病,死亡率通常為2%-11%。此外,野雞、鵪鶉、山雞、麻雀、鴨、鴿子等也可感染發病。不同年齡的雞均可感染,3周齡以上肉雞,特別是在產蛋高峰期最易感染,而且肉用雞的易感性高于蛋雞。肉仔雞的感染通常發生在 3~6 周齡期間,呈現亞臨床癥狀,或出現臨診癥狀。水平傳播是鼻氣管鳥桿菌感染的主要傳播途徑,主要通過空氣傳播,也可通過污染的糞便傳播。該菌也可垂直傳播感染,可經蛋、卵巢、輸卵管和泄殖腔傳播,這或許就是其迅速和世界性傳播的原因。但在孵化期間,該菌不能經過雞蛋垂直傳播。此外,各種應激和不利的環境因素對本病有促發或加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