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鴨長到3周齡后,即進入育成期,在此期間,肉鴨的羽毛已基本覆蓋全身,抗寒能力增強,除寒冷季節外,一般不需要額外使用加熱設備。這個時期的鴨子骨骼和肌肉生長旺盛,消化機能已經健全,采食量大大增加,體重增加很快。在飼養管理上,要抓住這一特點,使鴨迅速達到上市的體重。
過渡期的飼養
1.溫度。鴨舍一般不加溫,但當自然溫度與育雛末期的室溫相差5℃以上時,會引起感冒或其他疾病,因此在寒冷季節轉群時,開始幾天鴨舍應適當增溫。
2.空腹轉舍。轉群前8小時,停止喂食,等鴨子空腹后方可轉出,但停食時不能停水。
3.防止應激。在轉群前一天和轉群后三天,要在飼料中加入多種維生素或抗應激電解質,以防轉群時造成的應激影響,直到鴨群轉群后采食正常為止。
更換飼料
1.從雛鴨舍轉入育成舍的前3天~5天,要將雛鴨飼料逐漸調換成育成料,換料的過程不能太突然,否則容易引起肉鴨的不適應或造成消化系統障礙,從而影響肉鴨的正常生長速度。為了使鴨子能慢慢適應新的飼料,在生產中,一般采取的換料方法是:換料的第一天在雛鴨料里混入30%的育成鴨料,第二天將育成鴨料的比例加大到60%,第三天將育成鴨料的比例加大到80%,從第四天起全部飼喂育成鴨料。
2.育成期肉鴨的生長速度快、采食量大,一般提供營養濃度比較低的飼料就可以滿足需求,因此育成期飼料的蛋白質含量一般為16%左右。
調整飼養密度
1.肉鴨的生長速度很快,21日齡可達1300多克。為了適應肉鴨快速生長的特點,育成期的飼養空間要迅速增加,降低單位面積的飼養密度,提高生產效率,調整飼養密度的具體方法要根據飼養方式來確定。如果是在整個飼養期均采用地面平養的飼養方式,在育成期可以把護板撤去,直接將飼養密度調整到出欄時的水平,即每平方米5只或6只。同樣如果是在整個飼養期均采用網上飼養的飼養方式,在育成期調整飼養密度時,直接調整為每平方米7只~8只,也可以按周齡隨時調整飼養密度。如果是育雛期采用網上飼養,育成期采用地面平養的飼養方式,在由網上飼養改為地面平養時,由于飼養空間的突然增大和地面結構的變化,剛下地的肉鴨會撒歡到處奔跑,經常扭傷和拐腳。扭傷腿腳的鴨,如果得不到及時的處理,會被其它鴨子踩傷致殘或致死。因此對剛下地的鴨子,在調整地面空間時,要有一個變化過程,先小后大,讓其適應環境后再擴大飼喂空間。
2.如果發現腿腳扭傷的鴨子,要及時隔離,單獨飼養,等傷勢恢復以后再混群飼養。在調整飼養密度時,要把鴨子按大小、強弱分為幾個小群,分群飼養對體重較小、生長緩慢的弱鴨應集中起來喂養,加強管理,使其生長發育能迅速趕上同齡強鴨,不至于延長飼養日齡,影響出售日期。
疫病防治
1.搞好消毒,防止疾病傳播。要注意保持鴨棚舍和運動場的排水良好、地面干爽,并要求天天打掃衛生,墊料要經常更換,食槽、飲水器要經常洗刷;發生傳染病時,要迅速隔離病鴨,病死的鴨不要到處亂丟,已污染的地方應立即進行消毒,常用的消毒藥物有:生石灰、草木灰、來蘇兒、燒堿、五號消毒液、高錳酸鉀、百毒殺等。
2.注意鴨子的動態,及早發現病情。在早晨天剛亮、中午、深夜以及兩次喂料之間,都是檢查鴨群的好時機。健康的鴨體質健壯、精神飽滿、行動活潑、羽毛緊湊有光澤、兩眼明亮有神、眼皮干凈、食欲旺盛、糞便正常、呼吸平穩。
陳春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