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林下空間,發展節約型、健康型、生態型林下經濟,飼養本地雞,以放養于山林之中,自由采食昆蟲和野草為主,人工補喂混合料,夜間舍內寄宿,這種生產模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由于山區空氣新鮮,水無污染,撲食昆蟲和野草,使雞的飼養成本降低,也有助于更好地保護林地資源,具有雙重效能。但必須掌握五個要素。”12月27日,瀘州市江陽區彌陀鎮清涼村返鄉飼養生態雞的大學生許海向記者介紹說。許海說,只要掌握了這五個要素,散養生態林下雞就好養出好“錢”景。
雞種選擇。因生產環境較為簡便,應選擇適應性強,抗病力強,耐粗飼,適應市場需求的土雜雞或本地土雞,最好選擇本地土雞,畢竟已適應當地的氣候和環境。
選好場址。養殖場應選擇在林間,場址周圍沒有污染源,向陽背風,地勢高,水質好,取水便利,排水容易等。山林地要求與村莊有一定距離,且交通便利,通風光照良好。
雞舍建造。擇適當避風平坦處用土墻或水泥磚、油毛氈或石綿瓦搭成坡式高約2米,跨度5~6米,長為10~30米的簡易雞舍。雞舍飼養密度約為每平方米20只,雞舍坐北朝南或坐西北朝東南。
飼養方法。首先是做好保溫工作:雛雞1—28日齡要求做好保溫,控制好育雛室的溫度,加強通風換氣和控制好光照管理,保持育雛室的清潔衛生。
其次是做好放養管理:雛雞28日齡后,可開始放到山林里,前5天料槽和飲水器應放在雞舍附近約1米處,使其熟悉環境,在這5天中,仍按原來育雛的次數飼喂,以后可逐漸減少飼喂次數。天氣晴好時,清晨將雞群放出雞舍,傍晚天漸漸變黑時將雞群趕回雞舍內。若氣候突然有變,應及時將雞喚回。
再次飼喂注意事項:雞群可在每天早晨放牧前先喂給適量配合飼料或包谷,傍晚將雞群召回后再飼喂1次。飼喂量應依季節而異,如秋冬季節果園和林地雜草、昆蟲少,可適當增加包谷量,春夏季節則可適當減少飼喂量。
最后抓好疫病防治:必須建立一整套科學的免疫程序,定期進行疫苗接種,雞群的疫苗接種一般在晚上雞群歸巢后進行。
此外,要注意適時消毒。雞群出欄后,應對山林地進行清理,地面可用生石灰或石灰乳潑撒消毒。每養一批雞還要間隔一段時間再養,或另找一片山林地飼養,也就是所謂的“輪放”。
( 來源:四川農村日報 )
責任編輯:路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