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養豬場,許多人的印象中往往會出現臭氣熏天、污水四溢的場景。然而,日前,記者在南安市詩山鎮鵬峰村一養豬場看到的卻不是這么一種情景。
環境美 豬兒睡上“墊料床”
該養豬場位于鵬峰村照后格山凹中,要進入養豬場需經過兩道防護鐵門,養豬場內有豬舍、員工辦公場所和員工宿舍,在泉州市農業局和養豬場的相關人員帶領下,記者來到與辦公場所相距不遠的一排排標準化豬舍。與農村傳統的簡陋豬舍不同的是,標準化的豬舍經過挑高設計,帶來充足的光線,而且通風對流,幾乎沒什么臭味。
出于衛生防疫安全考慮,豬舍不對外開放,一般情況下是不允許外人隨意進出的。管理人員每隔幾個小時就會進去觀察豬群的情況,隨時掌握每頭豬的生活動態。記者想參觀一下,也得進行消毒,穿上雨鞋、防護服才能進去。
豬圈內非常整潔,沒有臭烘烘的異味。鐵柵欄圍成了一個個豬欄,每個豬欄里住著20多頭小豬。一頭頭活潑、干凈的小豬在一層厚厚的黃色“墊料”上或走或臥。餓了就吃點谷糠、米糠等粗糧調成的豬食。
養豬場的負責人陳偉波說,他們把豬的生活區、生產區、隔離區分隔開來,分區明確,布局較合理。現有豬舍28幢、8000多平方米,辦公區、宿舍、飼料加工廠共1000多平方米。現生豬存欄2800頭,年出欄生豬5600頭。
生態好 豬肉較鮮美
“生態,就在于這一層黃色的‘墊料’。”陳偉波說,傳統豬圈是純水泥地板,大小便用水沖,臭氣熏天,而這種生態養豬方式是采用發酵床養豬法,發酵床就是這層黃色的“墊料”。
據介紹,這層黃色的“墊料”高達50厘米,是由鋸末屑、稻殼、米糠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并拌入發酵菌。
“生態養豬帶來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市農業局動物衛生監督所所長洪志華告訴記者,生態養豬采用發酵床養豬法,這種混合的墊料層使豬的糞便、污水通過發酵有效分解,從而實現“零排放”,減少了豬糞尿對水資源環境及農田的污染。同時,大量減少了沼氣池等環保設施的投入。
“豬圈不用沖洗,沒有污水產生排放。”陳偉波說,生態養豬不僅比傳統養殖模式節約用水80%以上,而且墊料層1—2天翻動一次,在墊料層的生態平衡下,讓豬的排泄物與發酵菌充分混合,快速發酵,從而減少異味。
他說,生態養豬的豬肉也比較鮮美,這是因為豬成長的環境比較好,飼養的密度也低,肉質較好。
效益佳 養殖熱情高
生態養豬能有效改善農業畜牧養殖的污染問題。由于具備環保、經濟效益好等優勢,這種自然生態養豬方式大大激發了當地農戶的飼養熱情,增加了農戶的收入。
“這邊的工人大部分是本村的農民,生態養豬緩解了養殖帶來的環境污染,又提高了大家的收入。”陳偉波說,他也是被老板雇用的,豬場的老板是本村人,在廣東經商,富了之后,回村里辦養豬場。生態養豬法的成本雖然比普通養豬法高5%至10%,但是減少了污染,老板認為值得。2009年6月引進后,一些農戶也加入養豬行列,帶動村民增加了收入。
“墊料層還可以當有機肥再利用。”陳偉波說,經發酵的墊料在使用3年后,變成優質有機肥,可施用于果樹、蔬菜等農作物,達到變廢為寶、循環利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