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控制
1.場地選擇。以不占用耕地為首要原則,同時應具備地勢高燥、開闊、整齊;周圍1000米內無其他禽類養殖場、屠宰加工場;遠離交通主干道,距離居民聚集區1000米以上,距離河流500米以上;有利于衛生防疫與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有與肉鵝飼養規模相匹配的草地或牧草種植地。
2.布局安排。鵝舍周圍應設置隔離墻、網或開挖防疫溝;鵝舍應按一定方向排列成行列式建設,其長軸要與夏季主風向垂直;鵝舍之間應保持一定的間隔,凈道(運送飼料等)與污道(運送糞便等)嚴格分開,不得交叉。飼養方式
1.墊料飼養。選擇適宜的墊料,可用切短的玉米秸、破碎的稻殼和麥秸等,要求松軟干燥、吸水性強。墊料厚度一般在4厘米~5厘米為好,壓緊壓實。
2.高床平養。床高70厘米~80厘米,可用竹片、木片豎排(可增加抗壓強度),育雛期縫隙間隔1厘米~1.5厘米,中后期2厘米~2.5厘米。
3.籠養。雖然一次性投入成本較高,但清洗、消毒方便,長時間可以使用,可進行嘗試。自行選擇鐵條、硬度較高的鐵絲焊接,成本可以降低一些。食槽、水槽要深一點,隨鵝體型增大及時調整高度。由于籠養時青飼料不易投喂,因此在選用時先要做好效益測算工作。
飼料供給
最好使用配合飼料,飼糧以玉米、碎米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飼料為主,并加喂一些豆粕等蛋白質飼料。推薦營養參考標準為:1日齡~20日齡代謝能11.70兆焦/公斤,粗蛋白質20%,粗纖維5%;21日齡~40日齡代謝能11.29兆焦/公斤,粗蛋白質16%,粗纖維7%;41日齡~70日齡代謝能11.91兆焦/公斤,粗蛋白質18%,粗纖維4.5%。青精飼料供應比例,早期(1日齡~20日齡)以1∶1為宜;中期(21日齡~40日齡)以1∶1.5為宜;后期(41日齡~70日齡)以1∶2~1∶2.5為宜。因為實行籠養或高床平養,易得軟腳病,因此應補充足量的鈣、磷,鈣磷比可掌握在1∶0.7左右。管理要點
1.實行“三分開”分欄飼養。以每欄25只~30只為宜,公母分開飼養,強弱分開飼養。
2.控制光照。減少光照時間,降低光照強度。
3.限制運動。壓縮活動范圍。
4.減少應激。同一批肉鵝,飼養場地、飼養管理人員應相對固定,控制外來人員參觀和減少噪聲。
5.衛生消毒。雛鵝進舍前,應徹底打掃與清洗圈舍、水食槽等用品,用氫氧化鈉進行場地消毒或用福爾馬林進行熏蒸消毒。每天應清洗水槽。鵝的飼養過程中,可實行帶鵝消毒。在消毒前先打掃舍內衛生,以提高消毒效果和節省藥物的用量。選用廣譜、高效而又毒性低、刺激性小的消毒劑,如百毒殺等,連鵝群帶飼養場地一起消毒,一般一周2次~3次。夏季、疾病多發期或熱應激時,應每天消毒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