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整修
鏟除池塘四周雜草,清除池底過多淤泥,平整塘底,加固池埂,堵塞漏洞,疏通進排水渠,檢修配電線路、投餌機、增氧機、抽水泵等機電設備。
池塘消毒
讓池底凍曬一個冬季后,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用量分別為75公斤/畝~100公斤/畝和5公斤/畝,方法是加水化漿后全池潑灑,以殺滅病原體及野雜魚。通常選擇生石灰消毒效果較好,不僅能起到調節pH值,改良底質的作用,為魚類生長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而且還能增加養殖水體中鈣離子的含量,滿足魚類生長對鈣質的需求。保持優良的水質環境。
施肥肥水
待消毒藥性消失后,于放苗前7天~10天投施基肥,將用畜禽糞(最好是雞糞)、生石灰、磷肥混合堆漚發酵而成的有機糞肥施入池底,一般投施量為200公斤/畝~300公斤/畝,然后向池內注水至0.8米~1.0米(進水口應設置30目篩絹進行過濾以防野雜魚及魚卵進人),以培育浮游生物,一星期后可見魚池水體中有大量的浮游生物繁殖起來。3天~4天后再追施EM菌、單細胞藻類激活素等,增強培水、凈水效果。
魚種選擇
應根據池塘條件、飼料來源、養殖者技術以及當地市場需求等因素有針對性選擇放養魚種??傊?,應依據實際情況,確定放養模式,合理搭配放養品種,才能取得較高的養殖產量和較好的養殖效益。
魚種質量
同齡的魚種應規格整齊、體質健壯、肌肉豐滿、色澤鮮明、鱗片和鰭條完整、無傷無病、游泳活潑,溯水力強;在網箱暫養密集時,魚種頭向下尾朝上,看上去只見尾巴扇動不見頭;離水后魚尾不彎曲,口和鰓蓋不張開,跳動猛烈不停;魚種體表和鰓絲無寄生蟲,魚種體表和鱗片完整無損傷。
放養模式
堅持突出主養,科學配養的原則,一般主養魚占70%~80%,配養魚占20%~30%,當主養魚確定后,根據實際情況科學搭配混養魚種,是為了充分利用養殖水體中的浮游生物等天然餌料,以提高單位面積養殖產量,增加養殖效益。因此,搭配魚種應視主養魚種類而定,通常以濾食性的鰱鳙魚為搭配混養對象,而鯉、鯽、草魚等為次選品種,其余的搭配魚種應視對主養魚影響大小而定,食性相近或相同的魚應盡量少搭配混養或不搭配混養。要盡量增加大規格魚種的放養比例,以盡快達到商品規格,提早上市銷售,降低池魚密度,增加養殖效益。
魚種消毒
對魚種進行消毒是切斷病原體傳播,預防魚病發生的有效途徑。魚種放養前,用3%~5%的鹽水浸洗10分鐘左右,以殺滅病源菌和寄生蟲,減少魚病的發生,提高魚種放養成活率。
魚種放養
選擇初春天氣晴朗,氣溫較高(水溫8℃以上)時進行魚種放養,切忌在雨雪刮風天氣時放養魚種。放養點應選擇在池塘避風向陽處,將盛魚的桶(盆)放入水中稍作傾斜緩慢地讓魚兒自行游入池中。若水溫相差超過3℃以上時,需將魚種調溫后再放入池水中,讓其逐漸散開適應養殖池水溫度。
餌料投喂
一般魚種入池3天~4天后,已基本適應新的生活環境,此時可開始投喂。投喂易消化的嫩草及營養合理的顆粒餌料,餌料投喂應堅持“四定”原則。即:定點投喂,在避風向陽處安裝投餌機,設置食場;定時投喂,在上午9時~10時和下午3時~4時各投餌1次;定質投喂,投喂的餌料應新鮮,營養豐富,不投喂過期變質的餌料;定量投喂,一般投喂量為池魚總體重的1%左右,開始搶食后逐漸增加到1.5%~2.0%,隨后轉入正常的春季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