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復合制劑研制與生產
生產與環境控制研究室主任張宏福研究員:系統研究了芽孢桿菌復合制劑(體外優化篩選抑菌效果較強的三株芽孢桿菌復合物)在肉雞養殖中的應用效果。該制劑可以添加在肉雞日糧中(200mg/kg),也可以制成菌液噴灑在肉雞舍空氣中(2mL/m3)。試驗結果表明:飼喂或噴灑芽孢桿菌能促進肉雞腸道健康發育,增強黏膜屏障功能,凈化雞舍空氣,同時減少氨氣排放。
竹學軍:選擇兩個肉雞場分別進行環境清新噴霧劑和非淀粉多糖復合酶推廣試驗,結果表明:肉雞舍使用復合芽孢桿菌噴灑劑能夠改善雞舍環境質量,降低空氣中大腸桿菌數量和需氧菌總數,降低雞舍氨氣、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濃度,促進生長,減少抗生素用量,每只雞平均節約成本0.12元。
河北綜合試驗站站長魏忠華研究員:肉雞舍使用復合芽孢桿菌噴灑劑,42天肉雞成活率提高3%~5%,平均日增重提高5%~10%,屠宰率提高2%~4%,減少雞舍空氣中大腸桿菌數量50%~60%,減少雞舍空氣中葡萄球菌數量30%~40%,減少氨氣10%~15%。應用植物提取劑單寧酸飼料添加劑,45天肉雞平均體重提高0.1~0.2kg/只,成活率提高3%~5%;料肉比改善6%~10%;降低肉雞疾病發生率50%以上,抗生素用量降低60%。
海寧綜合試驗站站長倪國萍:2013年主推飼用新型復合芽孢桿菌制劑技術、飼用納米載銅硅酸鹽微粒減排臭氣技術、光照優化制度(3D:1L+10Lx)技術、小群分散飼養模式、矮腳基因診斷技術,示范推廣規模累計520.6萬只,養殖場或專業合作社共43個,帶動養殖戶126戶,創造直接經濟效益達9370萬元;氨氣減排濃度平均下降12%以上,商品肉雞上市率提高0.92%;光照優化技術節約電能1.03萬度。
2 廢棄物處理技術
生產與環境控制研究室崗位專家占秀安教授:針對養殖污染的難題,從飼料源頭控制、養殖過程優化和后端廢棄物處理3個環節,成功研發了調控腸道健康可替代飼用抗生素的包膜丁酸鈉產品;通過比較研究獲得了4種飼用除臭劑的性價比參數;通過系統研究獲得了不同長速黃羽肉雞公母分養的時間點及其比較優勢參數;探明了好氧堆肥同比厭氧堆肥的技術優點,為最終集成開發節能減排技術提供了關鍵技術及產品。
針對病死雞無害化處理技術難題,參與全國畜牧總站組織實施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技術的調研工作,實地走訪和考察了北京、山東、浙江、上海等省市大型肉雞養殖企業、重點養殖縣區的病死雞無害化處理現狀和做法,整理編寫了病死家禽無害化處理技術,包括深埋法、焚燒法、堆肥法、化尸窖法、化制法和生物降解法,出版發行了《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主推技術》,對全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借鑒作用。
北京綜合試驗站孫迎春:為解決病死家禽無害化處理的難題,我們專門設計一種分解池,克服了我國現有的禽畜尸體無害化處理技術的不足,可以解決我國不同地區采用的掩埋、焚燒、蒸煮方法的弊端。通過對分解池3個月的溫濕度數據和視頻信號的采集分析,發現分解池具有良好的分解效率,死雞投放后經過40-50天(不同季節略有差異),可以分解得只剩下骨頭。此外,還解決了我國不同地域氣候差異造成的雞舍溫濕度無法穩定的問題,提高了雞舍的密閉性能和隔熱性能,從而達到降低外界對雞舍溫濕度變化的影響和提升雞舍通風性能的目的。
3 優化光照程序節電技術
生產與環境控制研究室崗位專家陳繼蘭研究員:通過在北京、河北等地調查,發現肉雞籠養模式趨于被越來越多的企業和養殖戶接受,北京、河北等地區新增肉雞養殖場(戶)中籠養大約占50%,肉種雞籠養因需增加大量人工而未能得到發展。從光照強度、光照規律和光源多方面開展了黃羽肉雞節能光照方案的研發,綜合應用取得顯著成效。研究結果表明,5lx對于中速黃羽肉雞是經濟而又高效的光照強度水平。達到相同光照強度(5lx)時,采用LED節能燈可以達到或超過普通節能燈和白熾燈的飼養效果。快速生長的黃雞在甘肅的夏季飼養,無需人工補充光照。節能光照方案中試推廣規模達到1801萬只以上,主要通過降低光照強度、更換節能燈及縮短光照時間,共節電116.5萬度。按平均每度電0.8元計算,每只雞節約用電成本0.064元,按養殖戶每只盈利1元計算,純收入增加6.5%。
李紹鈺:研究認為:中等營養濃度日糧和四階段變程光照成本最低,光照時間最短,并適合白羽肉雞生長。結合鶴壁站、信陽站、武漢站完成了肉雞光照強度調節技術示范、中部地區慢速型黃羽肉雞的光照強度優化示范,光照示范白羽肉雞1000多萬只、黃羽肉雞62萬多只,節電68萬余度。
申杰:在三個示范企業肉雞養殖場推廣以“光照強度前期15lx、后期5lx”為主的肉雞光照強度調節技術,示范肉雞203萬只,節能71406.5度。
4 環境改進與控制技術
生產與環境控制研究室崗位專家逯巖研究員:利用地下冬暖夏涼、四季恒溫的特點,開展地下養殖模式下的環境控制技術研究,該模式采用正壓通風技術。結果表明:舍外空氣經“U型”通風道過濾后進入地下雞舍,可明顯提高雞舍內生長環境的均勻度,溫度、相對濕度、風速、氨氣濃度等環境指標在雞舍的前、中、后位置差異不大,且氨氣濃度始終處于低水平。該模式可以根據當地的地質、環境條件因地制宜地推廣應用。
開展肉雞厚墊料養殖模式雞舍內環境變化規律研究,結果表明:雞舍通風量對雞舍內溫度、相對濕度、二氧化碳濃度影響較大,適當的通風可以明顯降低舍內二氧化碳濃度和相對濕度,提高雞群舒適度;氨氣濃度受通風量影響較小,飼養密度對其影響較大。
黎壽豐:在示范基地鹽城溫氏畜牧有限公司示范應用肉雞發酵床飼養技術與自動溫控熱風爐飼養新工藝,以新豐鎮展望村飼養戶王金忠為例,應用肉雞發酵床飼養技術后,肉雞上市率提高3%,上市體重平均每只雞增加50克。通過與基層技術推廣部門聯合開展系列培訓和現場指導,使飼養戶掌握了發酵床飼養技術。目前,在大豐示范縣已有超過10萬套種雞和27萬平方米的肉雞飼養場推廣了該項技術。據統計,以每批飼養1萬只肉雞計,發酵床飼養與傳統的墊料平養相比,每年可減少約4000元抗生素使用量,減少墊料用量2/3。
自動溫控熱風爐是高效燃煤技術和溫度自動控制技術的結合,采用負壓燃燒技術使燃料的燃燒效率達到95%,比傳統的小煤爐經常在缺氧環境下燃燒的效率提高了1倍。該項飼養新工藝的使用,能使每批1萬只肉雞節省燃煤1.4噸。目前,該項工藝已在15萬平方米飼養面積上使用。
鶴壁綜合試驗站站長郝國慶:雞舍環境程序化控制技術采用美國標準化雞舍飼養和通風管理技術,通過PLC全電腦編程控制技術,根據雞不同日齡的生長需要,對雞舍溫度、濕度、風機、通風口等技術參數進行試驗驗證,實現風機和通風孔開關的程序化、自動化控制,滿足肉雞生長需要。飼養人員由原來的3名減少為1名,試驗示范80個場。不清糞技術是為了驗證不清糞對肉雞養殖過程的影響,結果表明:連續三批不清糞與清糞的雞舍有相同的歐效指數,在溫度與通風的作用下,雞糞更干燥,形成有氧分解,而有氧分解不產生惡臭;縮短了一周的空舍期,增加房舍利用率;雞糞分解產生的熱能緩解了雞群受涼的機會。干燥的糞便表面比地面溫度高2℃,站五個示范縣內推廣使用120個場。
濟南綜合試驗站站長曹頂國研究員:為解決肉雞生產中存在的實際問題,一是主推籠養技術,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自動化生產水平。在山東盈泰集團、山東鳳翔集團、濰坊綠德源農業有限公司等推廣肉雞籠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是雞舍環境控制技術。由于雞舍建筑設計不合理、環境控制設備與飼養工藝不匹配、技術人員管理意識等方面存在問題,造成雞舍內溫(濕)度不均勻、有害氣體濃度超標等問題,現場指導建立多點通風、空氣凈化技術等環境控制關鍵技術,提高雞舍環境控制水平。
5 標準化飼養技術
龔銘鑫:與相關部門聯合開展標準化雞舍改造及技術推廣,在示范區的靖民鎮、龔家鄉進行標準化雞舍的升級改造,首次改造面積達3萬多平方米,可年出欄優質肉雞120萬只,雞舍改造后減少雞對環境的應激,降低死亡率近1%,料肉比降低,平均每只雞增長經濟效益0.5元,改造后年增加經濟效益60余萬元。
謝金防:在吉安示范縣推廣標準化肉雞養殖技術,主要內容包括吊頂天窗通風技術、空心磚隔熱技術、水簾降溫技術、自動化喂料和清糞技術等;肉雞出欄重提高0.1~0.3kg、料肉比下降0.1%,死亡率降低2%、用藥量減少0.05元/只,每個勞動力可多養5000只肉雞,全年標準化養殖商品肉雞達2000多萬只,增收節支達260多萬元。
林哲敏:在文昌市推廣應用雞標準化規模養殖技術,文昌雞養殖國家標準化示范區項目通過國家級驗收。全市文昌雞出欄4350萬只,產值16.6億元。在海南省推廣應用臺風和暴雨天氣養雞的防范及應急救助技術,肉雞業應對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防范能力與開展災后防疫和恢復生產能力提高,在自然災害面前仍取得較好的成績;
王春民:針對本地區養殖情況制定“衛生消毒”、“疫苗免疫”、“藥物保健”三個重要環節,推動本地區肉雞生物養殖概念,避免藥物依賴等技術難關。“兩周定成敗”技術和“養殖技術成功金三角”在本試驗站和示范縣的大型養殖場和養殖戶進行了推廣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優異的成績,不僅控制了藥費,還在生物安全方面有了較大突破:諸城外貿公司年飼養3000余萬只肉雞,每只雞盈利1.7元;九聯集團飼養環節利潤在2300萬左右;春雪集團飼養環節利潤在2700萬左右。
6 人工授精實用技術
胡祖義:研究和推廣種雞精液稀釋技術,稀釋液可以延長授精時間,由目前的3~5天一次的人工授精延長到7~10天輸精一次;同時能夠減少種公雞飼養量,由目前的籠養種雞公母比例1∶30擴大到1∶100~210,使種公雞的使用率提高3~7倍;還可以減少種母雞因人工授精產生的應激、提高產蛋率和受精率、減少輸卵管炎癥的發病概率,提高苗雞質量。
陳智武:示范推廣人工授精新技術,輸精間隔達到7天,極大的減輕了員工勞動強度和減少了公雞飼養量,節約了生產成本,共示范父母代種雞49萬套。人工授精新技術在鳳鳴種雞場應用,降低了種公雞飼養量35%,一年節約飼養成本60萬元。育雛期熱風爐應用技術在西鄉塘區的180戶農戶中得到推廣應用,提高肉雞出欄率1.27%。
5 標準化飼養技術
龔銘鑫:與相關部門聯合開展標準化雞舍改造及技術推廣,在示范區的靖民鎮、龔家鄉進行標準化雞舍的升級改造,首次改造面積達3萬多平方米,可年出欄優質肉雞120萬只,雞舍改造后減少雞對環境的應激,降低死亡率近1%,料肉比降低,平均每只雞增長經濟效益0.5元,改造后年增加經濟效益60余萬元。
謝金防:在吉安示范縣推廣標準化肉雞養殖技術,主要內容包括吊頂天窗通風技術、空心磚隔熱技術、水簾降溫技術、自動化喂料和清糞技術等;肉雞出欄重提高0.1~0.3kg、料肉比下降0.1%,死亡率降低2%、用藥量減少0.05元/只,每個勞動力可多養5000只肉雞,全年標準化養殖商品肉雞達2000多萬只,增收節支達260多萬元。
林哲敏:在文昌市推廣應用雞標準化規模養殖技術,文昌雞養殖國家標準化示范區項目通過國家級驗收。全市文昌雞出欄4350萬只,產值16.6億元。在海南省推廣應用臺風和暴雨天氣養雞的防范及應急救助技術,肉雞業應對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防范能力與開展災后防疫和恢復生產能力提高,在自然災害面前仍取得較好的成績;
王春民:針對本地區養殖情況制定“衛生消毒”、“疫苗免疫”、“藥物保健”三個重要環節,推動本地區肉雞生物養殖概念,避免藥物依賴等技術難關。“兩周定成敗”技術和“養殖技術成功金三角”在本試驗站和示范縣的大型養殖場和養殖戶進行了推廣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優異的成績,不僅控制了藥費,還在生物安全方面有了較大突破:諸城外貿公司年飼養3000余萬只肉雞,每只雞盈利1.7元;九聯集團飼養環節利潤在2300萬左右;春雪集團飼養環節利潤在2700萬左右。
6 人工授精實用技術
胡祖義:研究和推廣種雞精液稀釋技術,稀釋液可以延長授精時間,由目前的3~5天一次的人工授精延長到7~10天輸精一次;同時能夠減少種公雞飼養量,由目前的籠養種雞公母比例1∶30擴大到1∶100~210,使種公雞的使用率提高3~7倍;還可以減少種母雞因人工授精產生的應激、提高產蛋率和受精率、減少輸卵管炎癥的發病概率,提高苗雞質量。
陳智武:示范推廣人工授精新技術,輸精間隔達到7天,極大的減輕了員工勞動強度和減少了公雞飼養量,節約了生產成本,共示范父母代種雞49萬套。人工授精新技術在鳳鳴種雞場應用,降低了種公雞飼養量35%,一年節約飼養成本60萬元。育雛期熱風爐應用技術在西鄉塘區的180戶農戶中得到推廣應用,提高肉雞出欄率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