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肥豬的飼養是養豬生產的最后一個重要環節,育肥豬頭數約占50-60%,其消耗的飼料占各類豬總耗料的75%左右。因此,它們的生長性能和飼料轉化率的高低直接影響養豬的經濟效益。
一、優良品種的選擇
在相同的飼養條件下,不同品種豬的生長速度、飼料轉化率、酮體品質都有所不同。實踐證明,瘦肉型豬種對能量、蛋白的利用率較地方豬種要高很多,并且更省料、增重更快、瘦肉率更高。所以豬種的選擇很重要,在基層農技推廣工作中,滇陸豬和DLY“洋三元”作為主推品種,以“洋三元”為主的雜交繁育的生豬,特點是飼料報酬高(2.2-2.5:1),生長速度快(達90公斤體重需146日齡左右),瘦肉率高(58%以上),這樣既可以得到理想的生長速度,又可以得到高品質的豬肉,市場競爭優勢明顯,。
二、飼料營養
飼料配合原則,肥育豬用配合飼料應選擇適口性好、消化率高的飼料,并利用多種飼料相配合,以滿足豬的營養需要。豬飼料的消化率應在80%左右(肥育后期可稍低)。在滿足上述要求的同時還應盡量選擇當地來源充足、價格便宜的飼料以降低成本。豬日糧各種營養要素的比例適宜,以滿足其最佳肥育效果的最低需要量為標準。營養是充分發揮育肥豬生產性能的重要保證。因此,合理調控營養,才能保持最佳生產狀態,以獲得最大利益。
1、能量水平。在不限量飼喂條件下,為兼顧生長速度、飼料轉化率和胴體瘦肉率,飼料的能量濃度以1公斤飼料含消化能11.92MJ-12.5MJ為最佳。
2、蛋白質和必需氨基酸水平。一般按育肥豬的不同階段給予不同的蛋白水平,前期(20公斤-55公斤)為16%-17%,后期(55公斤-90公斤)為14%-16%。豬需要10種必需氨基酸,缺乏任何一種都會影響豬的生長。賴氨酸為豬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對提高育肥豬的生長、飼料轉化率和胴體瘦肉率有重要的作用。
3、礦物質和維生素水平。育肥豬飼料中添加適量的礦物質和維生素可以保證豬正常生長。特別是某些微量元素,當缺乏或過量時都會導致育肥豬機體代謝紊亂,從而導致生長速度下降或疾病的發生,嚴重的可能會導致死亡。
4、粗纖維水平。飼料中粗纖維含量過低,會導致豬拉稀或便秘。飼料粗纖維含量過高,會導致豬適口性差,并降低生長速度。育肥豬飼料中粗纖維的含量應控制在5%-8%。
5、飼料調制。不同的飼料有不同的調制方法。加溫、水浸或化學方法浸提等,可以將油餅類飼料中毒素去掉;青飼料和青貯料打漿,可以提高消化率與適口性;啤酒糟鮮喂或青貯,適口性和營養價值高。薯類、豆腐渣、粉渣等煮熟可提高消化率。市售的精料型混合料以生喂效果最好,煮熟會破壞多種養分
三、環境和管理
環境條件包括豬舍內的溫度、濕度、氣流、光照等因素,以及舍內衛生、密度等。
1.溫度。育肥豬的適宜溫度為18℃-21℃。實驗證明,氣溫在20℃時,豬的生長速度和飼料轉化率最大。
2.濕度。在低溫高濕或高溫高濕的情況下都會降低豬的生長速度。因此,豬舍內的相對濕度以50-70%為最佳。
3.氣流。豬舍內氣流每秒以0.1米-0.2米,最大不能超過每秒0.25米。根據生產實際可采取自然通風或是輔以機械通風。
四、免疫接種和驅蟲健胃
1、以春秋兩季防疫和實時計劃免疫相結合的疫病控制機制,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選擇可靠和適合本豬場的疫苗,嚴格根據疫苗的使用說明書進行疫苗接種。
2、肥育豬必須驅蟲。仔豬斷奶后用依維菌素驅蟲一次,對體外寄生蟲虱、疥螨及大部分體內寄生蟲如蛔蟲等各種線蟲均可防治。用藥量、口服為每千克體重300~500微克(市售藥品一般含依維菌素0.2%)、皮下或肌肉注射、每千克體重200~300微克。
五、適時屠宰
瘦肉型豬種或瘦肉型品種之間的雜交所生產的商品豬適宰活重為100~110千克,此時綜臺分析豬的日增重、飼料轉化率、每千克活重的售價、生產成本等因素是最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