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痘病毒為痘病毒科禽痘病毒屬,是一種在世界范圍內流行的病毒病。目前禽痘主要是指雞痘和火雞痘,其臨床特征是皮膚無毛處引起增生性皮膚損傷,形成結節,或在上呼吸道口腔和食道粘膜層引起纖維素性壞死和增生性損傷。發病不分年齡性別和品種,小雞生長停止甚至死亡,蛋雞生產下降。成年雞因為發病溫和而不被注意,成為傳染源。由于發病影響增重、產蛋率和受精率均下降而造成經濟損失。
一 流行病學
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夏、秋兩季多發。傳染途徑主要是通過脫落和碎散的痘痂中的病毒,經皮膚或粘膜的傷口侵入機體內。夏秋季節的蚊、虻、蠅和虱等昆蟲是本病重要的傳播媒介,經刺咬皮膚而感染。雞場飼養密度過大、通風不良,陰暗潮濕、維生素缺乏及體表寄生蟲嚴重等,均可促使本病的流行。
二 臨床癥狀
根據臨床癥狀,可分為皮膚型、粘膜型和混合型三型。
皮膚型:主要在雞冠、肉髯、眼皮、喙角、腿等羽毛稀少部位出現灰白色小結節,后成紅色小丘疹,很快增大至綠豆大痘疹,突出于皮膚表面。
病雞有體溫升高,精神萎頓和食欲不振等癥狀。
粘膜型:病毒侵害口腔粘膜時,則在咽喉粘膜上初期呈現黃白色小結節,以后逐漸增大并相互融合,形成一層黃白色干酪樣假膜,由于假膜增厚,阻塞口腔和咽喉,以致病雞吞咽和呼吸困難,有的窒息死亡。
病毒侵害眼結膜時,病雞眼睛初流淚,剌癢,爪子抓撓眼部,造成細菌感染,繼而眼瞼腫脹,眼中流出粘液性分泌物,將上下眼瞼粘著,重者因角膜穿孔而失明。
混合型:因皮膚、粘膜同時受害,死亡率較高。
三 綜合防制措施
1 搞好雞痘刺種是關鍵
在雞痘常發季節到來之前,搞好雞痘疫苗預防刺種。9~10月份為雞痘流行高發期,粘膜型雞痘,尤其是喉痘流行相當嚴重,發病面積廣,流行期長,發病率和死亡率比較高。每年6~7月份剌種為宜,7~10月份新進雛雞,應隨時刺種。實踐證明,用疫苗免疫接種可控制本病。國內廣泛用鵪鶉化雞痘苗刺種免疫,在雞的翅膀內側三角區無血管處將疫苗液刺種,4~6天后刺種的部位應有明顯的腫脹,形成痘痂在2~3周內脫落。免疫程序為第一次在10~20日齡,第二次加強免疫在3~5周后或在開產前100~120日齡。
2 定期消毒不可忽視
在疫病流行季節,定期開展清舍消毒、常用消毒藥品,可用過氧乙酸、甲醛、來蘇爾等,消滅蚊蠅和皮膚寄生蟲。
四 治療
無特效治療藥物,多采用防治繼發細菌感染的藥物對癥治療:皮膚型雞痘,用碘酊或紫藥水涂抹痘痂。喉型痘用鑷子撕去假膜.滴碘甘油。眼型雞痘用正泰霉素點眼。中西醫結合防治:日糧或飲水中加喂抗菌素,防治繼發感染,如氧氟沙星、土霉素、強力霉素等高敏藥物。中藥方劑如黃連解毒散、清瘟敗毒散等。另外,更要注意添加維生素,如用VC飲水,復合VB、vE和魚肝油等拌料等。
實施恰當的飼養管理,可以減輕環境的應激因素,康復的雞可獲得終身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