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育雛溫度:雛雞既可散養,也可籠養,不管采用哪種飼養方式,在任何季節,都要給雛雞以適當的溫度。供暖保溫、看雞施溫是育雛成敗的關鍵,因為外界溫度對于雛雞的體溫調節、采食以及飼料的消化吸收等都有密切的關系。雛雞既怕冷,又怕熱,對環境溫度變化的適應性較差,太冷、太熱都會影響雛雞的生長甚至造成雛雞死亡。
育雛的溫度應根據雞只的體質和育雛季節等靈括掌握。冬季溫度應偏高些,因為此時外界氣溫低、溫差大,容易散熱。在夏季,氣溫高、溫差小,就可以稍低些;夜間高些,白天低些;種用雞低些,肉用雞高些;弱雛高些,健雛低些;小群高些,大群低些。但溫度一定要保持穩定,切不可忽高忽低。不同周齡的貴婦雞對育雛溫度的要求是不一樣的。
一般可以根據雛雞的體質和睡眠等狀態加以調節。育雛溫度偏高時,雛雞往往飲水量增加,張口喘氣,采食量減少,并遠離保溫設施。溫度偏低時,雛雞擠在保溫器中間,相互堆疊。
(2)溫度:濕度大小影響雞體內熱量的散發。除了做好保溫工作外,同時還要注意,室內空氣不能過于干燥。如果室內過于干燥,室內灰塵過多,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因此,室內相對濕度應該保持在60% - 65%.而且還要保持良好的通風。 2周齡內相對濕度為60% - 65%,2周齡后為55% - 60%。濕度過低,雛雞體內水分散發過快,飲水量增加,育雛室內灰塵多,雛雞容易因為脫水而生病,呼吸道疾病易暴發,羽毛生長不良,啄毛、啄肛現象增多。濕度過大,水分代謝受限制,體表散熱困難,食欲下降,雛雞生長緩慢,羽毛無光,抗病力減弱,墊料易發霉,易導致黃曲霉素菌病及球蟲病的發生。時可在中午前后注意通風,外界溫度低時,室溫提高后開窗通風,或撒干石灰、草木灰于走道,并勤換墊料以降低濕度。
(3)飼養密度:密度大小與雛雞的正常生長發育有密切關系。飼養密度以雞能充分活動、自由采食和休息,又不浪費舍內空間,能使雞群生長整齊、增重快、避免啄癬發生為宜。密度過大,雞群擁擠,吃食不均,會影響雞的生長,發育不整齊,容易發生啄肛等惡癖,死亡率增加;密度過小,不能充分利用棚舍,增加成本,降低經濟效益。貴婦雞的飼養密度,隨養雞方式和雞舍設備條件差異甚大,要根據實際情況、雞舍結構、通風條件及飼養方式等于以綜合考慮。一般1平方米可養1周齡雛雞70 - 80只,5周齡雛雞30 - 40只,6周齡雛雞l5- 20只。
(4)光照:光照的目的是使貴婦雞能充分采食、飲水和活動,以達到增重快、飼料報酬高的目的。光照使雛雞增加活動和增強新陳代謝,促進食欲,提高室內溫度,降低濕度,提高健康水平。由于雛雞視力較弱,為了促使其及早飲水和采食,光照強度要大一些。以后隨雛雞的生長而減弱,一般在20平方米的育雛舍內點一盞60瓦的燈泡,即可達到光照要求。14天后,可將光照降到20瓦。光照時間在3日齡內采用23小時光照,4-7日齡采用22小時光照,第2-5周齡為16小時光照。貴婦雞飼養到4周齡以后,較大的光照強度可能會抑制其生長,采用弱光可使雞群安靜,有利增重,因此以弱光照為宜。用于光照的燈泡,保持光照強度僅能使雞看見飲水和采食,可使雞食后安靜休息,又能預防啄羽惡癖。光照強度必須均勻分布,使每只雞的受光強度盡量均衡。
(5)通風換氣:貴婦雞在育雛期間,由于飼養量多,密度大,生長速度較快,隨著體重的增加,呼吸量也明顯增加,需要的新鮮空氣也越來越多。因此,必須隨氣溫與雛雞日齡不斷調節室內的空氣,才能使雛雞生長發育好。1-2周齡以保溫為主.3周以后以通風為主。通風不良,雛雞排泄物中的氨氣、硫化氫等有害氣體不能及時排出,會使雞舍內的空氣污染。如有害氣體超過了允許范圍,需立即通風換氣,但通風換氣時應注意保溫。通風和定期清糞是保證空氣新鮮的重要手段。通風換氣的方法是:當外界溫度低時,應將室溫提高l - 2C后再通風,或利用中午氣溫較高時通風。冬季和早春,為使育雛舍內保持一定的溫度,可對通風的門窗安裝紗布,這樣既可過濾空氣,又能達到逐漸降溫的目的。但必須注意,通風換氣時忌穿堂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