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資料,運動障礙在種豬淘汰的原因中列第3位,而蹄病是造成種豬運動障礙的最重要原因。豬患蹄病后蹄部不能負重,直接影響采食量,造成的危害:一是采食減少造成的營養不良,會引起流產、早產,并可直接造成妊娠母豬脫肛、子宮脫、陰道脫。二是分娩后種豬不能很好采食,產奶量減少,影響仔豬奶量的攝入,造成仔豬斷奶前死亡率增加、斷奶后體弱多病。三是由于種豬一肢或多肢不能負重而影響配種,造成空懷豬增加。由于以上危害的存在,因此有必要對種豬蹄病的病因進行分析。
1豬蹄病的原因
1.1物理性因素
凍傷是引發豬蹄病的重要原因。豬圈過分干燥會造成蹄裂,過分潮濕會引起腐蹄病。經調查,一些規模化養豬場和部分養豬專業戶的種豬舍(圈)溫度過低(有的豬圈溫度竟然不足-4℃),特別是后備種豬、種公豬、空懷母豬舍(圈)更為嚴重。豬舍(圈)地面冰冷潮濕,沒有地熱、墊板、墊草等舍內取暖設施,山墻和背陰墻壁結冰的現象比較常見。另外,應激也是引發豬蹄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種豬經過長途運輸后進入新的生活環境,直接的反應就是跛行,盡管有些豬沒有蹄部的眼觀病變,但當檢查豬蹄底、蹄冠時,會發現蹄部溫度明顯升高,被檢查豬表現不安。
1.2化學性因素
這主要表現為對豬舍(圈)的消毒程序和消毒液用量不合理,燒傷豬蹄。如某養豬戶使用4%火堿消毒后,沒有用清水沖凈地面就將種豬趕入豬圈,造成6頭種豬蹄部燒傷而跋行3周。
1.3機械性因素
該項因素很常見,但容易被忽視。最多見的是地面或墻壁粗糙造成蹄冠皮膚擦傷后感染,往往早期未引起重視,后期造成蹄部化膿、出血、關節纖維化等。其次是由于地面光滑,種豬體重較大,起立時造成懸蹄撕裂后感染,結果與前述相同。再次是由于圈板有縫隙、排水溝在圈內,造成豬蹄關節扭傷,雖然見不到明顯的損傷,但蹄的支撐功能明顯改變,檢查時見蹄部發熱、疼痛明顯,病豬表現煩躁不安。其它較常見的原因包括:飼養員清糞時鐵鍬刮傷種豬蹄部皮膚,其它種豬的踩傷,臨床檢查或治療疾病時的扭傷等。
1.4營養性因素
生物素缺乏造成蹄裂,如硒中毒會造成蹄冠皮膚破潰,維生素C缺乏會造成骨營養不良等。調查中發現,利用率越高的種公豬,蹄裂的發生率越高。其飼養的共同特點是,所有的種公豬在配種時都喂給生雞蛋,每天1~3個不等,生雞蛋中含有卵白素,可抑制生物素的吸收和利用,因此蹄裂與喂生雞蛋頻繁、過多有關。
1.5生物性因素
直接造成豬蹄部疾病的生物因素很多,包括病毒、細菌等。如慢性豬丹毒會造成關節炎,如果種豬場長期不進行豬丹毒免疫,則易造成豬丹毒散發性流行;其它細菌性疾病原發或繼發蹄部疾患也很多,諸如鏈球菌、巴氏桿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
2綜合防治措施
2.1加強豬場、豬舍結構設計與建設
加強豬場、豬舍結構設計與建設,要在解決豬舍溫度的條件下,盡量解決通風和排濕問題。同時在細微之處加以控制,例如豬舍地面的粗糙程度、墻壁的粗糙程度、排水溝的位置、漏縫地板的漏縫寬度等,盡量解決這些物理性和機械性因素造成的豬舍缺陷,防止豬蹄部的物理性及機械性損傷。
2.2加強飼養管理
按照不同階段合理喂給豬適當的飼料,合理進行消毒。使用強酸或強堿消毒時,要在消毒后1~2 h用清水進行充分清洗,然后才能讓豬接觸。
2.3加強疫病控制
合理使用疫苗和獸藥,控制傳染性疾病的發生與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