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的蹄部健康和跛行,通常對奶牛生產者和奶牛業都是一個明顯的重要問題,這已是常識。自2009年以來的研究,報道在有些年份某些奶牛場有多至52%的跛行,而所有奶牛都有過不同程度的跛行(平均為20~25%)。經濟數據清楚指明,肢蹄上的損害結果遠大于單獨的治療費用。相關的費用和收入的減少來自奶產量的減少、繁殖率的降低以及淘汰和棄奶的增加。
對此還要加上管理病牛的勞力成本,以及需要飼養更多的后備小母牛或購買后備的母牛。所有這些都對已經邊際化的盈虧底線添加壓力。目前的研究指出,治療一個跛行病例平均需要奶牛生產者花費300美元。按照上述的發生率(25%),每100頭母牛每年最少損失7500美元。
大多數生產者也知道跛行與多種疾病有關,而且可能具有多種原因。其中最重要之一是蹄葉炎,它與蹄部潰瘍、白線分離和蹄踵角質損害有關。這是一種蹄部敏感組織(薄層組織)的炎癥,與營養和管理的問題密切相關。
蹄部有些感染,如趾間皮炎、蹄趾皮炎(蹄踵毛疣、草莓樣濕疣)和腐蹄病,通常都與環境條件和致病菌的存在相關。這些疾病一般影響蹄部的皮膚和軟組織而不是整個蹄部。控制這些疾病大多數需要通過管理和積極的治療才有效果,但營養也影響到皮膚和蹄殼角質的整合性,這兩者共同組成了第一道防線。
蹄病和跛行由多種因素造成,包括欄舍和環境、管理、遺傳和多種疾病。有可能使母牛易患蹄病和跛行最明顯的共同作用因素是飼喂和營養。合理的營養管理可以明顯地降低奶牛群蹄病的數量。蹄葉炎雖有許多種決定因素,但合理設計和管理的飼喂程序對預防有著長期的作用。
營養管理的許多組分在蹄部健康上具有重要作用,范圍從如蛋白質和纖維的主要日糧成分,少至像生物素這樣的維生素。有相當多的證據證實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非飼草纖維來源和纖維長度的影響,也存在其他常量營養因素對蹄部表皮和蹄部角質質量的作用。近期以來,對小量的營養成分如常量礦物質、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已給予相當的重視。
蹄葉炎和瘤胃功能
奶牛的蹄葉炎已與瘤胃功能和瘤胃內過多的有機酸產量相關聯。蹄葉炎的發生也反映了不合理的日糧配制和飼喂管理。在瘤胃內正常碳水化合物發酵的一種產品是有機酸,如乙酸、丙酸和乳酸,以及其他酸類。這些酸對動物是必需的,因為它們是葡萄糖(能量)合成和脂肪酸(乳脂)產生的前體。
高消化性的碳水化合物(淀粉)產生大量的酸,特別是乳酸。它可以是一個問題。瘤胃的酸由唾液和在飼料中添加的緩沖劑如碳酸氫鈉緩沖。當酸的產量超過瘤胃緩沖和吸收酸的能力,瘤胃的 pH下降,形成使動物易于發生蹄葉炎的一系列共同連續事件。
[分頁符]
合理的日糧平衡對于優化碳水化合物發酵,進而為產奶提供足夠的能量是至關重要的。然而為了保護蹄部健康,日糧也必須使瘤胃保持健康并避免酸中毒。這要考慮到許多的因素。
高產奶牛需要大量的能量用于產奶,因而將飼料谷物和副產品作為奶牛日糧的一部分。高能量的飼料是能量密集的,主要來自淀粉,而且在瘤胃發酵時產生大量的酸。為此必須仔細地控制谷物的水平。對非纖維碳水化合物(NFC)在瘤胃的發酵速率也必須注意。
一些經驗規則是:
至少有15%的日糧粒度在長度上應該超過3.75厘米。
飼料的 NFC即非纖維碳水化合物不超過36~38%。
避免谷物的一次性飼喂過多,一次不超過3.63千克。
限制快速發酵的淀粉和糖,要少于NFC的20~30%。
采用的圍產期日糧要使瘤胃在產犢后適應大量的 NFC,目標NFC水平為32~33%
提供合適的可溶性和降解蛋白質,使瘤胃微生物易于攝取和合成。
飼草中性洗滌纖維(NDF)視飼草的消化率和非飼草纖維的添加水平而定,應該超過19~21%。
如果不應用全混合日糧(TMR),在谷物或精飼料飼喂以前先喂飼草。
飼草或TMR應該每日24小時都有供應。
至少有50~60% 的非采食母牛,在飼喂時間以后反芻1~2個小時。
對高產飼糧添加緩沖劑。
已經很好明確的是,一個主要的因素是日糧的變化,對瘤胃發酵、NFC有效性和產酸量有明顯的影響。蹄部并非是在一夜間就發生的。母牛在產犢后4~8周才能夠顯示蹄葉炎的征候。在這些情況下,干奶母牛立即轉換至泌乳早期日糧就有可能導致瘤胃酸中毒。在進行這些日糧變換時要留意下列一些事情:
日糧之間的能量變化要少于10%。例如,如果干奶前期母牛日糧的泌乳凈能水平在每千克干物質1.43兆卡,那么下一個日糧的泌乳凈能不應該超過每千克干物質的1.57兆卡。
為了減少母牛在圍產期的酸中毒,應該使母牛從干奶前期日糧逐步適應泌乳早期的日糧,因而需要應用至少兩種日糧(干奶后期和新產母牛日糧)。
其他營養手段
有許多其他的營養組分可以組合或協同,有利于克服奶牛的跛行。這些包括:
1. 氨基酸—半胱氨酸、組氨酸和蛋氨酸在蹄殼角質形成中均有重要的作用。
2. 生物素—它是一種水溶性B族維生素,已經顯示是角質生長中最重要的維生素。生物素對蹄殼生長和形成的兩個主要過程是必需的,包括角質蛋白的合成和細胞間“膠合劑”的形成。用生物素補飼奶牛,顯示對蹄部疾病如蹄底潰瘍、趾蹄皮炎和角質損害等易發性的減少。
3. 鈣(Ca)—它在角質生長中也有重要作用,因為鈣在表皮中控制著角質的形成,而且在成熟角質細胞生產的最后步驟中對酶活性的激活非它不可。泌乳的發生極大地耗盡了鈣儲備,同時也限制了鈣對角質形成其他過程的有效利用。
[分頁符]
4. 銅(Cu)—它對許多酶的活性十分重要。銅激活一種形成角質絲狀(角質組織中主要蛋白質組分)之間化學鍵的關鍵酶。研究報道,患有亞急性銅缺乏癥的牛非常易感于蹄踵開裂、腐蹄病和蹄底潰瘍。
5. 硒(Se)—硒可以促進細胞間膠合物質的保護和保持。問題似乎是補充過多。因為過量的硒減少了角質內的化學鍵而有損于角質細胞。
6. 鋅(Zn)—鋅是200多種酶中的一種成分,其中有幾種酶參與角質的形成。鋅在角質蛋白的形成中起著首要作用。應用有機或螯合形成的鋅,已顯示出蹄部健康的改善和提高。
7. 維生素A—維生素A是骨骼和包括蹄部表皮在內的上皮細胞的生長和發育所必需。
注意合理的蹄部健康是奶牛場日常管理的重要部分。提高蹄殼質量并減少蹄部損害和疾病的發生,可使奶牛場的經濟效益有明顯提高。雖然合理的營養管理是總體蹄部健康和減少跛行的關鍵部分,但它僅僅是總方案中的一部分。因此蹄部健康的管理還需要團隊的方式,涉及奶牛生產者、員工、獸醫師和營養師的通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