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場賺錢的關鍵之一是要有好的生產成績,好的生產成績則主要取決于母豬生產力的高低。母豬的生產力是指每頭母豬年提供斷奶仔豬的能力,母豬的生產力是影響規模化豬場生產全局的重要指標,為實現高產、優質、高效的養豬目標,必須提高母豬的繁殖力。制約母豬繁殖力的因素很多,關鍵控制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保持合理的母豬群體年齡結構
年齡結構對母豬群體繁殖力的影響很大,尤其表現在對排卵數影響上。母豬群內年齡結構主要依據母豬的利用年限而定。一般豬種的母豬繁殖高峰為第2~7胎,第8胎及8胎以后產仔數和仔豬存活率逐胎下降。據此,規?;i場母豬的利用年限限定為3~4歲,每年更新25%~30%,各年齡的母豬大體上均占20%~25%,對生產力較高的母豬可適當延長年限。對母豬及時的選留與淘汰是保證一個豬場滿負荷生產、使母豬群具有較高生產能力的關鍵措施。
2 縮短母豬繁殖周期、增加年產胎次,提高母豬利用強度
母豬的繁殖周期包括配種期、懷孕期、泌乳期,從配種至泌乳期結束(仔豬斷奶)稱為一個繁殖周期。繁殖周期是影響母豬生產力的主要因素,其中懷孕期114天是比較固定的,所以要增加母豬的年產胎次,主要受以下幾個因素的影響:
2.1 控制初配年齡
適宜的初配年齡既能獲得初配后較高的受胎率、產仔率,又能延長種豬的利用年限。在正常飼養條件下,母豬初配年齡和體重為:引進品種8~10月齡,體重110~120公斤;地方品種6~8月齡,體重60~70公斤。
2.2 情期受胎率
即在第一個發情期即可受胎的母豬占所配母豬的比例,正常情況下為85%~90%。情期受胎率較低會延長母豬空懷期,即母豬的非生產日,它不但降低母豬的年產仔窩數,還造成飼料和人工的浪費,增加養豬成本,這是目前影響母豬年產窩數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要是控制母豬分娩前和斷奶時的體重落差控制在10~15公斤以內,斷奶后就會盡快發情。正常情況下斷奶后3到5天發情的比率在95%以上。
2.3 受胎分娩率
指產仔的母豬占受胎母豬的比例,分娩率越高,母豬年產仔窩數越高。此期間的主要損失是流產,將妊娠母豬放置在同一棟舍內,不隨意轉群、混群,加強母豬妊娠期的管理可有效地減少流產的發生。
2.4 哺乳期
實行早期斷奶,縮短哺乳期,以縮短母豬繁殖周期,但不要盲目地追求早期斷奶來實現母豬年產仔窩數的增加,要以保證仔豬斷奶后能夠正常生長發育為原則,結合本場的實際生產水平來確定斷奶日齡,一般以21~28日齡斷奶為宜。
因此要縮短分娩間隔,提高母豬的年產窩數,應采取綜合管理措施,首先要保證母豬生殖道迅速恢復正常,在提高食欲的條件下合理供給日糧,促使母豬在斷奶時有較適宜的體膘。同時在斷奶第一天控制日糧,實行小群飼養,也有的將母豬趕到公豬欄旁邊,以利刺激發情,必要時選用促性腺激素催情,把產仔少、泌乳性能差的母豬所產仔寄養給同期產仔的母豬,采用提早斷奶技術、促進母豬及早恢復發情、配種,以增加年產窩數。對配種后21天再發情母豬占配種母豬的5%以上的,應檢查種公豬是否存在配種過度或精液品質不良等問題。
3 提高受精率、加強妊娠管理,提高窩產活健仔數
3.1 配種環節
公豬的精液品質、母豬的膘情和適時配種時間是決定產仔數多少的主要因素。 加強公豬的飼養管理,建立合理的公豬生活、采精制度,確保公豬精液品質。人工授精技術的應用與自然交配相比,在很大程度上能夠確保精液的品質,而且能降低場內公豬的飼養成本,充分利用公豬優良基因,選擇優良公豬采精后進行鏡檢,精子活力在 0.7 以上即給發情母豬進行人工輸精。正確的輸精方法可以減少生殖道傳播的疾病。
3.2 發情鑒定與適時配種
母豬的發情周期為20~22天,平均為21天,母豬發情征狀從出現到結束為60~72小時,而排卵則在表現發情征狀后的36~40小時,因此正確地判斷母豬的發情狀況,是做到適時配種的前提。母豬發情鑒定主要采用外陰觀察法,結合壓背反射和公豬試情進行鑒定并做好記錄,結合母豬的品種、胎齡等不同情況,確定最佳配種時間。一般在母豬出現“靜立反應”后,間隔8~12小時,可進行第一次配種,連配2~3次,每次配種間隔12小時。
3.3 提高母豬發情排卵的措施
首先是改善飼養管理條件,對斷奶空懷母豬實施小群飼養,進行短期優飼,尤其是后備母豬在配種前14天實行短期優飼,日喂量提高0.5~0.7千克 ,以促進排卵和受胎。其次可以采取公豬誘情,合欄并圈,對不發情的母豬合并到發情母豬的欄中,通過爬跨刺激,促進空懷母豬發情,也可利用外激素催情。
3.4 加強配種后母豬的管理,減少胚胎死亡
減少胚胎死亡則針對三個死亡高峰時期(受精第9~13天合子附植初期、妊娠第3周、第60~70天)采取措施,除按飼養標準配制全價料外,不喂發霉、腐敗、變質、冰凍、帶有毒性和強烈刺激性飼料,飼料變換不宜頻繁。一般情況下,排卵前飼養水平的增加會提高排卵數,排卵后對母豬限飼會降低胚胎死亡率。妊娠后期適當增加飼喂次數,管理上防擠、防跌,嚴禁鞭打。夏季應安裝防熱降溫設備,加強綠化,涼水噴霧降溫,供足清潔飲水,減少由熱應激帶來的影響。
4 加強哺乳母豬的管理,提高泌乳力
4.1 妊娠期的采食量
過量的飼料會影響哺乳母豬的采食量,致使產奶量不足。對妊娠期母豬采取前低后高的營養水平,即控制妊娠期的飼料喂量,使妊娠增重控制在30~40公斤。
4.2 保證哺乳母豬的營養需要
母豬所采食飼料的質量與數量直接關系到泌乳量的多少,加強母豬泌乳期的營養,實行高能量、高蛋白質、不限量飼喂,同時,確保礦物質(鈣、磷、食鹽及微量元素)和各種維生素的營養需要,確保充足的飲水。
4.3 環境
主要是為哺乳母豬創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冬季注意保暖,夏季注意降溫,并及時治療病豬。
5 加強仔豬的護理,提高仔豬成活率
5.1 哺乳仔豬的護理
首先要有專人接產,盡量減少分娩過程中造成仔豬死亡。產床設保溫箱,初生3天以內,箱內溫度要保持30℃以上,仔豬生后要人工輔助吃足初乳,以刺激消化器官的活動促進胎糞排出,增加營養,提高免疫能力。生后2~3日內要固定好乳頭。加強護理,防止母豬踩壓。
5.2 補鐵、補水、補料
母豬奶中含鐵量遠遠不能滿足仔豬生長發育的需要,必須進行人工補鐵。一般在仔豬生后3~4日齡內,肌肉注射鐵制劑,每頭劑量150~200毫克。母豬奶的乳脂率高,仔豬新陳代謝旺盛,需水量大,一般生后 3 日齡訓練仔豬用飲水器喝水,以免仔豬喝臟水引起腹瀉。仔豬出生后7日齡開始訓練采食,以促進其消化器官的發育和消化機能的完善,料槽要保持清潔,每天補料5~6次,保持飼料新鮮。
5.3 寄養
幾頭母豬同時產仔,對于產仔頭數過多或過少、產后無奶或少奶的仔豬要及時寄養,以提高仔豬成活率,但要注意寄養的仔豬一定要吃到初乳,寄養的母豬產期一定要接近,不能超過3~4天,寄入母豬應性情溫馴,泌乳性能好。
5.4 預防下痢
仔豬消化機能、體溫調節機能、免疫機能還不完善,容易發生下痢,且嚴重危害仔豬的成活,要加強仔豬階段護理,防止腹瀉疾病發生,首先要養好母豬以保證乳汁質量,做好仔豬補鐵、補水等工作,保持豬舍衛生,為仔豬創造清凈、舒適、溫暖的生長環境。
6 種豬健康
目前規模化豬場均不同程度受到疫病的困擾,尤其造成母豬繁殖障礙的疾病,如豬瘟、藍耳病、偽狂犬、細小病毒、乙型腦炎、子宮內膜炎、PCV-2 等等,致使母豬受胎率降低,流產,產死胎,產弱仔,直接影響母豬繁殖成績。解決這一問題應從疫病凈化和改善環境加強飼養管理入手。對種豬群堅持疫病普查,淘汰陽性豬,按照科學的免疫程序扎扎實實地打好各種疫苗接種,定期地針對種豬群的具體情況擬定詳細的保健方案,最好每月保健一次,每次3到5天。做好圈舍消毒,做到“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防重于治”,改善環境加強管理,提供營養合理的飼料,為豬創造一個舒適的環境,提高豬群自身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