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仔豬多系統衰竭綜合征是由豬圓環病毒引起豬的一種新的傳染病。其主要特征為豬的體質下降、消瘦、腹瀉、呼吸困難、咳喘、貧血和黃疽等。本病于1991年首先發現在加拿大,1996年暴發于世界許多國家。2002年證實我國豬群中存在本病。
1.病原學
病原豬圓環病毒(PCV),屬圓環病毒科圓環病毒屬成員。本病毒分為2個型,即PCV-I和PVC-111。PCv-1工對豬無致病性,但能產生血清抗體,在豬群中較普遍存在。PCV-111對豬有致病性,除引起仔豬斷奶后多系統衰竭綜合征外,還可引起豬皮炎和腎病綜合征、豬間質性肺炎、母豬繁殖障礙、傳染性先天性震顫等疾病。豬圓環病毒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較強,對氯仿不敏感,在PH為3的酸性環境中很長時間不被滅活,70℃時可存活15分鐘。
2.流行病學
流行特點病豬和帶毒豬為本病的主要傳染源。病毒存在于病豬的呼吸道、肺臟、脾和淋巴結中,從鼻液和糞便中排出病毒。經呼吸道、消化道和精液及胎盤傳染。斷奶仔豬多系統衰竭綜合征主要發生于斷奶后2至3周齡的仔豬,一般于斷奶后2-3天或1周開始發病,發病率為4%-25%,病死率為5%-35%。哺乳仔豬很少發病。以散發為主,有時可呈現暴發,病程發展較緩慢,有時可持續12至18個月之久。病豬多于出現癥狀后2至8天發生死亡。飼養管理不良,飼養條件差,飼料質量低,環境惡劣、通風不良、飼養密度過大,不同日齡的豬只混群飼養,以及各種應激因素的存在均可誘發本病,并加重病情發展,增加死亡。由于圓環病毒能破壞豬體的免疫系統,造成免疫抑制,引起繼發性免疫缺陷,因而本病常與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細小病毒、偽狂犬病毒及副豬嗜血桿菌、豬肺炎支原體,豬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多殺性巴氏桿菌和鏈球菌等混合或繼發感染。
3.臨床癥狀與病理變化
癥狀病豬表現精神、食欲不振、發熱,被毛粗亂,進行性消瘦、生長遲緩、呼吸困難、咳嗽、喘氣,貧血、皮膚蒼白、體表淋巴結腫大。有的皮膚與可視茹膜發黃、腹瀉、胃潰瘍、嗜睡。臨床上約有20%的病豬呈現貧血與黃疽癥狀,具有診斷意義。
剖檢可見間質性肺炎和豁液膿性支氣管炎變化。肺臟腫脹,質度堅硬似橡皮樣,其上面散在有大小不等的褐色實變區。肝變硬、發暗。腎臟水腫、呈灰白色,皮質部有白色病灶。脾臟輕度腫脹,胃的食管區戮膜水腫,有大片潰瘍形成。盲腸和結腸赫血、出血。全身淋巴結腫大4至5倍,切面為灰黃色,可見出血。特別是腹股溝、縱隔、肺門和腸系膜與領下淋巴結病變明顯。如有繼發感染則可見胸膜炎、腹膜炎,心包積水、心肌出血等。
4.診斷與防控
診斷根據本病的流行特點,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只能做出初步診斷,確診依賴于病毒分離與鑒定、血清學抗體檢測以及間接免疫熒光技術、PCR技術和ELIsA等。
應加強飼養管理,降低飼養密度,實行全進全出制,減少環境應激;避免從疫區引人種豬;平時應加強消毒,控制繼發感染,及時淘汰病豬。
預防:母豬產前7天—產后7天,用千分之二“新可寧”拌料,經大量實踐證明可有效預防斷奶仔豬多系統衰竭綜合癥的發生。
治療:如有呼吸道配合阿奇霉素,有腸道配合新霉素等治療,另外在飼料中添加優質多種維生素,提高機體代謝功能,提高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