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是孵鴨的最好季節。火炕孵化法是我國北方傳統的禽蛋孵化方法,家庭和規模孵化場均可采用,適合農村養鴨戶小規模生產。
種蛋消毒
用1%氯氫溶液或碘溶液(碘5克,碘化鉀8克,水1000毫升),浸洗種蛋10-15分鐘,待充分干燥后即可孵化,浸洗時溶液溫度為35-40℃,浸洗的蛋可保存3-5天,熏蒸按1立方米用40%福爾馬林23毫升、高錳酸鉀5克的標準。將盛滿種蛋的蛋盤放在消毒架上,然后用塑料薄膜罩好消毒架,即可將福爾馬林倒入放在地上的盆內,倒入高錳酸鉀,立即封嚴。半小時取出種蛋就可以孵化。
孵化室及室內設備
主要設備有火炕、攤床、草席、棉被以及圍條等,燃料主要有煤火、廢木材和稻草等。火炕要求由土坯搭成,高度65厘米,寬度200厘米,長度依房舍情況而定。火炕長軸的一端設灶門,另一端設煙囪。為了便于翻蛋操作,沿火炕長軸兩側設80-100厘米的走道,翻蛋時兩人同時操作。炕面抹泥厚度,炕頭靠近灶門端稍厚,為15厘米,炕梢靠近煙囪端稍薄,為6厘米,要保證整個炕面溫度均勻。炕面上要先墊3-5厘米厚的稻草、麥秸或谷殼,然后鋪上草席。種蛋置于草席上,邊上圍上圍條,上蓋棉被。
攤床是孵化中期以后,放置種蛋繼續孵化的地方。攤床一般由竹木做成,要求結實耐用,床板不易彎曲變形。火炕孵化中,常把攤床架設在火炕之上,根據生產規模和房子大小可設1層-2層,兩層之間的距離以便于操作為宜。攤床上也要鋪上谷殼、革席,然后放置種蛋,蓋上棉被。
孵化過程及管理
第1步上熱炕;第2步移入溫炕;第3步移入上攤;第4步移入下攤并出錐,室溫應保持在27-30℃,出殼時保持30-34℃,蛋面溫度為37.8-38.6℃。通常30分鐘檢查1次溫度。第1-7天在熱炕上孵化,第8-14天在溫炕上,第15-21天在上攤,第22-28天在下攤。在炕下燒火使炕面增溫,炕上蓋棉被保溫。在攤上用棉被或單被調節溫度。可用干濕球表測出相對濕度。
孵化期間室內的相對濕度安排如下:第1-8天70%,第9-16天60-65%,第17-24天50-55%,第25-28天65-70%。這樣,初期相對濕度高,可以避免蛋內水分蒸發過多,中期需要排除較多的水分,要求相對濕度較低,后期濕度又提高,利于雛鴨出殼。
從鴨蛋人孵的第1天起到雛鴨出殼為止,1個晝夜可翻蛋6-8次以上,根據情況以多翻為宜。翻蛋可使胚胎的位置變換,促進胚胎運動,受熱均勻,防止胚胎與蛋殼粘連。
當發現溫度高,上下層、中央與邊緣溫度差較大時,立即翻蛋,調換位置,調整溫度。到第26天,將蛋縱立,便于雛鴨啄破蛋殼。火炕孵化翻蛋靠手工操作,一定要細心,使破損率降到最低限度。
入孵的第5、13、24天分別照蛋1次。用燈光或陽光透視,挑出無精蛋、死胚蛋。還可從蛋溫、蛋色區別死胚蛋。手摸蛋感到涼或蛋尖端發黑的是死胚,可隨手拿出。孵化室要通風換氣,保證胚胎經常呼吸新鮮空氣,能提高孵化率。
目的在于幫助胚胎散熱和呼吸新鮮空氣。鴨蛋含脂肪多,隨胚胎發育產生的熱量增加,如果調溫不當,容易造成死亡。第7-15天,涼蛋3-5次/天;第15-20天,5-7次/天,第20-27天,10次/天。每次15分鐘-20分鐘,也可每天早晚各涼蛋1次,使蛋溫降至32-34℃、經1小時左右恢復到正常溫度。
從鴨蛋入孵第7天開始噴水,每天噴2-6次,第24-25天每2小時噴1次,到第26-27天,每小時噴1次,在第7-22天噴水呈霧狀細滴,在第23-27天,呈淋滴狀,使水滴均勻地噴在蛋面上。
蛋溫高時,不能馬上噴水。通常用的噴水溫度為40℃,噴水后仍能保持正常溫度為宜。等蛋面水分蒸發后再蓋被。一般孵化到第26天開始破殼、到第28天出齊。這時要求每隔2-3小時應該將毛干的雛鴨及蛋殼取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