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為雛鵝的急性傳染病,近年來常有發病報道,并分離到病毒。其臨診特征是嚴重下痢,有時顯現神經癥狀。病變的主要特點是腸道嚴重發炎,小腸黏膜有時大片壞死脫落,形成臘腸狀栓子,堵塞腸腔。
1.病原 本病病原體是小鵝瘟病毒,是細小病毒科細小病毒屬的一個成員。
2.流行特點 出殼后3~4日乃至20日左右的雛鵝易發生本病,20日齡以上的雛鵝較少發病。成年鵝對病毒有較強的抵抗力。其他家禽均不易感。發病日齡愈小,死亡率愈高。發病率、死亡率最高為10日齡的雛鵝。15日齡以上的雛鵝比較緩和,有半數可能自行康復。死亡率高低,固然與被感染鵝的日齡有關,但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當年種母鵝群的免疫狀態。通常經過一次大流行以后,當年剩下來的鵝群都是患病后痊愈或是經過隱性(無癥狀)感染而獲得免疫力的,這種免疫鵝產的種蛋孵出的雛鵝,也能獲得被動免疫,能抵抗自然或人工感染,因此不會發生小鵝瘟。因此,本病的流行常有一定的周期性,在大流行后的1年或數年內,往往不見發病。但以后如果再有傳染源傳入時,往往又會暴發。 本病的傳播途徑,主要是通過消化道感染。病鵝與帶毒鵝是主要傳染源。與病鵝直接接觸或接觸病鵝的排泄物沾污的飼料與飲水,是傳播的主要途徑。本病能通過種蛋傳播,帶毒的鵝蛋污染了孵化雛鵝的炕坊尤易傳染本病。
3.臨床癥狀 潛伏期為3~5日。 (1)最急性型:1周齡內的雛鵝感染時常呈此型經過。往往不顯任何癥狀即突然死亡,只有半天或1天的病程。 (2)急性型:為常見的病型,常發生于7~15日齡的雛鵝。首先表現精神沉郁、縮頸、步行艱難,常離群獨處,繼而食欲廢絕,嚴重下痢,排出黃白色水樣與混有氣泡的稀糞,鼻液分泌增多。病鵝臨死亡之前可出現神經癥狀,頸部扭轉,全身抽搐或發生癱瘓。病鵝通常在出現癥狀后的12~48小時死亡。 (3)亞急性型:常發生在疫病流行后期,或是日齡較大的病鵝,癥狀較輕,以食欲不振與腹瀉為主。病程也較長,可持續1周以上,有些病鵝可能自然康復,但以后生長緩慢。
[分頁符]
4.解剖病理改變 病理改變主要在消化道,特別是在小腸部分。急性病死鵝十二指腸黏膜充血,呈彌漫紅色,表面附著多量黏液。病程在2天以上、日齡在10天以上的病鵝,在小腸中段與下段,特別是靠近卵黃柄與回盲部的腸段,外表極度膨大,體積比正常的腸段增大2~3倍,質地堅實、像香腸一樣。將膨大部的腸壁剪開,可見腸壁變薄,腸腔中充塞著一種淡灰白色或淡黃色凝固栓子狀物,將腸腔完全堵塞。栓子狀物較干燥,切面中心是深褐色的干燥腸內容物,外面包著厚厚的灰白色偽膜,是由壞死腸黏膜組織與纖維素滲出物凝固所形成的,這是小鵝瘟特征性病變。但有些病例并無這種典型特征性病變。肝臟腫大,呈深紫紅色或黃紅色,膽囊顯著膨大,充滿暗綠色膽汁。脾臟與胰腺充血,偶爾有灰白色壞死。
5.診斷 根據以下特點進行診斷。 流行病學上只有1月齡以內的雛鵝能夠感染發病,成年鵝與其他家禽都不感染。 臨床癥狀是嚴重下痢與排出黃白色或黃綠色水樣稀糞,有時出現神經癥狀。 病理改變是腸管顯著膨大,里面含有帶狀或圓柱狀的灰白色栓子。不過,這種典型變化不是每一只病鵝都能看到,為此在檢查時應多解剖幾只病鵝,才能做出初步診斷。
6.防治 病愈康復鵝具有較強免疫力。采用成年鵝制備的抗小鵝瘟血清,可用治療與預防本病,效果很顯著。剛孵出的雛鵝注射抗小鵝瘟血清后,能抵抗病毒感染。另外,還可以應用小鵝瘟疫苗。南京獸醫生物制品廠生產的小鵝瘟凍干疫苗,給種鵝接種后,用當年蛋孵出的雛鵝有堅強的免疫力。用法:取上述凍干疫苗,用無菌生理鹽水稀釋100倍,每頭鵝胸部肌肉注射1毫升。 孵坊中孵化用的一切用具設備,每次使用后,必須清洗消毒。收購來的種蛋最好用三級濃度甲醛氣熏20分鐘。如果發現雛鵝在3~5天發病,即表明坑坊已被污染,應立即停止孵化2~3炕,同時把所有孵化與育雛用具及房舍徹底消毒,最好用三級濃度甲醛氣熏30分鐘,然后才能繼續孵化。剛孵化的雛鵝,不得與新收的鵝蛋或成鵝接觸,以防受傳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