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病的誘因
產房或哺乳舍的衛生不良;母豬感染疥螨;器械——打耳號、剪齒、手術或治療的器械消毒不嚴;傷口——閹割時傷口消毒不嚴,仔豬打架咬傷,分娩舍欄圈粗糙擦破皮膚引起外傷等因素。
傳播途徑
主要是接觸傳播。癥狀
患部皮膚局部有紅腫,數小時后有油脂狀物滲出,患部也可見到水泡或潰爛面,顏色發黑。經一個星期后結痂,嚴重者死亡,少數病豬經10天~15天,脫去痂皮而痊愈;病豬體溫正常,但精神沉郁,唇部、口角皮膚患病時,因腫脹與疼痛而不愿吃奶;眼周圍皮膚患病時,表現有膿性眼分泌物,常將眼瞼黏合在一起而影響視力;有的病例,全身皮膚的大部分受感染變得黏濕及呈油脂狀,“白豬”變成了“黑豬”,這些豬厭食、跛行、衰竭,常于一個星期后死亡。
診斷
診斷要點:最容易發生于3日齡~10日齡的仔豬,但也有斷奶后(30日齡~60日齡)發病的;發病率并不高,但淘汰率較高;一般多發于陰雨潮濕天氣。
處理方法
搞好產房環境衛生、消毒工作。欄床地板要平整,避免損傷仔豬皮膚,對仔豬進行斷臍、剪牙時要做好規范接產和消毒工作;如果近期豬群皮炎發病率高,最好做到一豬一針頭(包括疫苗接種、保健、治療等);進入產房要嚴格消毒水鞋,因工作需要進入每個欄床內工作時,也必須先消毒水鞋、雙手后方可進入欄床內;做好母豬產前驅體內外寄生蟲工作,母豬轉入產房時,需要對豬體表進行徹底的清洗和消毒;產床要求做到“全進全出”的方式,并要有7天~10天空欄消毒時間;仔豬閹割時盡量在天氣晴朗時進行,避開發病期間閹割,術后對傷口立即涂上魚石脂和青霉素粉。手術完畢后對豬舍環境進行嚴格的消毒(帶豬消毒)。
為減少霉菌等感染發病機率,對飼料存放處要求干燥避免雨淋,存放時間不能過長(應在保質期內用完),不要把飼料長期存放在潮濕的豬舍內,對母豬料槽和仔豬教料槽要求必須干凈(即母豬吃料后清理干凈不留死角,教槽料弄臟后及時清理干凈)。
減少仔豬寄養,注意寄養原則。發現仔豬嘴唇、鼻端、耳根、腳趾、膝蓋等處有傷口時,及時對傷口涂擦(植物油燒開加青霉素和地塞米松),每天2次~3次,連用5天~7天,同時肌內注射先鋒或普魯卡因青霉素,連用3天;對有皮炎病豬,也可用溫熱肥皂水清洗患部。擦干后涂擦土霉素軟膏或磺胺類軟膏、紅霉素軟膏等,同時肌注對葡萄球菌有效的抗菌藥物治療(如頭孢類、普魯卡因青霉素、卡那霉素、林可霉素、喹諾酮類等藥物)。
母豬定期驅蟲,使用威遠目前世界上最科學的“4+2”驅蟲模式。種豬每3個月驅蟲一次,連用7天,即一年共驅4次,商品豬驅蟲2次,45日齡一次,100斤左右第二次驅蟲,威遠金伊維每公斤拌料1000公斤。
母豬保健方案:銀翹散1000克+妙立素125克+莫維欣500克+聚能星500克/噸料;銀翹散1000克+妙立素125克+威普建500克+聚能星500克/噸料。用法:后備母豬發情后連用一周;妊娠母豬、種公豬每月一次;產仔前后各用七天,兩種方案交替使用,每次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