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豬病毒性胃腸炎是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臨床以嘔吐、嚴重腹瀉、脫水、發病率高、死亡率高為其特征。各種年齡的豬均可發病,但隨日齡的增加,其發病率、死亡率降低。2002年1月至2003年4月,共收治仔豬病毒性胃腸炎近100例,其中用藥2劑而愈者28例,3劑而愈者32例,4劑而愈者20例,無效20例。總有效率80%。
1 臨床癥狀
10日齡內吮乳仔豬突然嘔吐,呈噴射樣水瀉, 糞便呈黃綠色, 有時呈灰白色, 并含有凝乳塊。 急性者多在發病后1~2天死亡。 慢性者3~5天死亡。
2 診斷
根據癥狀、流行病學,尸體剖檢病變在胃及小腸,絨毛萎縮、脫水、消瘦等,可做出初步診斷。
3 方藥組成
葛根3 g,烏梅3 g,柴胡3 g,半夏2 g,山藥5 g,黃連2 g,藿香3 g,防風2g,陳皮2 g。水煎2次,1劑/天,分2次灌服,連服2~4劑。西藥用穿心蓮注射液2 ml,交巢穴深部注射,1次/天,連用2~3次。
4 案例
尉氏養豬場一窩9頭5日齡仔豬發生腹瀉。臨床癥見:糞便呈黃綠色,個別呈灰白色,呈噴射狀腹瀉,時有嘔吐,精神萎靡,喜臥、貪渴,體溫39.5℃以上,苔白厚黃膩。診為仔豬急性病毒性腸炎。用上方進行治療3天,治愈6例,無效1例。
5 小結
仔豬急性病毒性腸炎,多見于10日齡以內仔豬,此類腹瀉不同于細菌感染,又無明顯里急后重、下痢膿血的典型癥狀。病情來勢兇猛,發病突然,嘔吐,體溫升高,發熱畏寒,糞黃綠或灰白色,喜臥,不食或少食,抗菌消炎藥治療效果欠佳。
中獸醫學認為,此類腹瀉多由外感穢濁時邪,疫毒之氣,入里生濕發熱而致,故有“濕勝者瀉”之說。邪氣入里,濕熱內勝,脾不運濕,則泄瀉。穢濁之氣擾亂胃氣,胃氣上逆,出現嘔吐。糞呈黃色或灰白色,舌紅、脈數、苔膩均為濕熱之象。
1 臨床癥狀
10日齡內吮乳仔豬突然嘔吐,呈噴射樣水瀉, 糞便呈黃綠色, 有時呈灰白色, 并含有凝乳塊。 急性者多在發病后1~2天死亡。 慢性者3~5天死亡。
2 診斷
根據癥狀、流行病學,尸體剖檢病變在胃及小腸,絨毛萎縮、脫水、消瘦等,可做出初步診斷。
3 方藥組成
葛根3 g,烏梅3 g,柴胡3 g,半夏2 g,山藥5 g,黃連2 g,藿香3 g,防風2g,陳皮2 g。水煎2次,1劑/天,分2次灌服,連服2~4劑。西藥用穿心蓮注射液2 ml,交巢穴深部注射,1次/天,連用2~3次。
4 案例
尉氏養豬場一窩9頭5日齡仔豬發生腹瀉。臨床癥見:糞便呈黃綠色,個別呈灰白色,呈噴射狀腹瀉,時有嘔吐,精神萎靡,喜臥、貪渴,體溫39.5℃以上,苔白厚黃膩。診為仔豬急性病毒性腸炎。用上方進行治療3天,治愈6例,無效1例。
5 小結
仔豬急性病毒性腸炎,多見于10日齡以內仔豬,此類腹瀉不同于細菌感染,又無明顯里急后重、下痢膿血的典型癥狀。病情來勢兇猛,發病突然,嘔吐,體溫升高,發熱畏寒,糞黃綠或灰白色,喜臥,不食或少食,抗菌消炎藥治療效果欠佳。
中獸醫學認為,此類腹瀉多由外感穢濁時邪,疫毒之氣,入里生濕發熱而致,故有“濕勝者瀉”之說。邪氣入里,濕熱內勝,脾不運濕,則泄瀉。穢濁之氣擾亂胃氣,胃氣上逆,出現嘔吐。糞呈黃色或灰白色,舌紅、脈數、苔膩均為濕熱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