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飼料資源開發與利用
1.蛋白質飼料資源
消除蠶豆中單寧可提高蠶豆粕的表觀回腸氨基酸消化率(WoyengoT.A.,2012);降低豆粕中水蘇糖和棉子糖等寡糖含量可提高豆粕的表觀回腸氨基酸消化率和表觀代謝能(Perryman等,2012;Chen等,2013)。發酵棉籽粕飼料可提高各腸段絨毛高度和機體免疫能力,可促進腸道有益菌增殖、改善腸道健康(Tang等,2012; Sun等,2013;閏理東等,2013;許麗惠等,2013),發酵棉粕可消減毒素,增加飼料中用量。滸苔綠藻干粉添加在飼糧中促進了肉雞生長,降低了肉雞腹脂和皮下脂肪沉積,改善肌肉品質(王述柏等,2013)。
2.能量飼料資源以及非淀粉多糖的利用
高粱(Torres等,2013)、椰子粕(Ibuki等,2013)、木薯粉及發酵木薯渣、桑葉粉等在肉雞飼糧中的應用。在原有提高木質素、纖維素和半纖維素等抗營養因子酶制劑開發的基礎上,果膠日益引起重視(Yuan等,2012)。
3.有機微量元素產品
蛋白鋅在提高采食量和改善生長性能方面優于無機硫酸鋅(Liu等,2012);中等絡合強度的有機鋅的相對生物學利用率均最高(Huang等,2013)。日糧中添加鋅可改善肉雞綿羊紅細胞(SBRC)、新城疫病毒抗體滴度和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指數,蛋氨酸鋅對免疫反應的改善效果優于硫酸鋅(Chitithoti等,2012)。Ghazi等(2012)在日糧中添加L-蛋氨酸鉻和氯化鉻均顯著增加了SBRC抗體反應,降低了H∶L比值、植物凝集素的超敏反應;Ebrahimzadeh等(2012)報道,日糧中添加800微克/千克蛋氨酸鉻可以增加熱應激條件下肉雞的血清新城疫病毒和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IBV)抗體滴度及血液淋巴細胞數量,降低H∶L比值和血漿皮質酮濃度。
4.化學成分含量與生物學效價
(1)標準回腸末端消化率
Kong等(2013)研究顯示,玉米-豆粕混合日糧的氨基酸表觀可加性(AID)是不可加的,而標準回腸末端消化率是可加的。
(2)可利用養分預測模型
Soleimani等(2012)用從小麥的化學成分來準確估計小麥的代謝能和表觀回腸可消化氨基酸。廖瑞波等(2012)評價了玉米及加工副產品的有效能和可利用氨基酸含量,建立了肉雞AME及TME預測模型。
(二)腸道致病菌控制與抗生素替代品開發
1.益生菌
日糧中添加啤酒酵母、酵母細胞壁和抗生素生長促進劑均降低了健康肉雞腸道食糜中大腸桿菌數量,但啤酒酵母使感染沙門氏菌的肉雞腸道大腸桿菌數量最低,酵母細胞壁降低腸道沙門氏菌數量,增強抵抗新城疫病毒的體液免疫能力,因此認為酵母和酵母細胞壁可作為有效的抗生素替代物來配制無抗生素肉雞日糧(Ghosh等,2012)。日糧中添加丁酸梭菌可降低盲腸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和產氣莢膜梭菌數量,并增加乳酸桿菌、雙歧桿菌以及丁酸梭菌的數量,從而來改善嶺南黃雞的免疫功能和腸道微生物菌群的平衡(Yang等,2012)。Chen等(2012)報道,使用具有特定免疫調節和黏附活性的多菌株乳酸桿菌制劑比使用單一益生菌制劑的效果更好。羅伊氏乳桿菌、枯草芽孢桿菌和啤酒酵母的混合物(Salim等,2013)可通過提高抗體滴度和(或)促進淋巴細胞增殖來改善肉雞的免疫應答。發酵乳桿菌和釀酒酵母混合制劑(Bai等,2013)增加了肉雞體重和免疫器官發育并提高免疫力。
2. 多糖及多糖酶制劑
日糧中添加小麥麩阿拉伯木聚糖可使感染艾美耳球蟲肉雞的血清總免疫球蛋白升高,糞便卵囊數降低,具有抵抗球蟲感染的作用(Akhtar等,2012)。酵母細胞壁可改善感染球蟲肉雞的腸道菌群結構和腸道免疫調節作用,提高肉雞生產性能(Shanmugasundaram等,2013);Li等(2012)在日糧中添加酵母細胞壁吸附劑能部分中和霉菌毒素自然污染飼料的毒性作用,提高肉雞肝臟、脾臟、法氏囊和胸腺指數、新城疫病毒抗體滴度,改善肉雞免疫功能。Shao (2013)等證明酵母β-1,3/1,6-葡聚糖可通過改善緊密連接蛋白水平來減緩鼠傷寒沙門氏菌對小腸屏障功能的損傷。日糧中添加木聚糖酶可增加感染產氣莢膜梭菌肉雞的空腸絨毛高度與隱窩深度比(Walk等,2012),降低感染沙門氏菌肉雞的盲腸沙門氏菌含量,并和精油(肉桂醛和百里香酚)聯合添加有協同效應(Amerah等,2012)。在小麥型日糧添加木聚糖酶可降低感染產氣莢膜桿菌肉雞的小腸病變得分、增加了回腸中緊密連接蛋白occludin mRNA表達,從而緩解小腸黏膜屏障損傷,降低血清毒素水平(Liu等,2012)。
3.植物提取物
在球蟲感染模型中,香芹酚、1,8-桉樹酚和莰酮混合物可以緩解感染球蟲后的傷害(Bozkurt等, 2012),添加肉桂醛使感染球蟲的肉雞小腸黏膜損傷程度降低(Orengo籌,2012)。大蒜的次生代謝物丙基硫代亞磺酸和丙基氧化硫代亞磺酸可增加堆型艾美耳球蟲感染肉雞的體重和血清抗體水平,減少糞便球蟲孢子數(Kim等,2013)。在日糧中添加薄荷油可增加肉雞空腸乳酸菌的數量,降低空腸大腸桿菌數量(Erhan等,2012)。西洋蓍草可以降低胃腸道病原菌的數量,增強肉雞的免疫能力(Yakhkeshi 等,2012)。在日糧中添加牛至、迷迭香、肉桂的精油和紅辣椒的提取物混合物可減少感染沙門氏菌數量(Bona等,2012);百里酚和香芹酚混合物(Hashemipour等,2013)、姜黃素(Rajput等,2013)可增強肉雞免疫功能。日糧中添加20 毫克/千克染料木黃酮顯著增加了新城疫病毒和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抗體滴度,改善肉雞免疫反應(Alipour等,2012)。
4.天然礦物
飼糧添加蒙脫石-氧化鋅可改善肉仔雞小腸微生物區系、消化酶活性和生長性能(Hu等,2013)。載銅硅酸鹽納米微粒能調節黃羽肉雞腸道微生物區系,促進有益菌的生長,抑制有害菌的生長(史明雷等,2013)。斜發沸石和改良性斜發沸石可以調節肉雞腸道菌群,改善腸道形態,后者效果優于前者(Wu等,2013)。
(三) 肉雞營養需要與供給
1. 低蛋白日糧技術
在低蛋白飼糧中添加甘氨酸可改善肉雞生長性能和料重比(Ospina-Roja等,2013)。飼糧中添加二甲基甘氨酸可能提高養分表觀消化率(Prola等,2013)。在缺乏精氨酸的雛雞日糧中補充胍基乙酸,可提高肉雞日增重和降低料肉比(Dilger等,201 3)。
2.免疫營養技術
Bouyeh等(2012)添加高于NRC (1994)標準30%和40%的賴氨酸和蛋氨酸可增加肉雞血液淋巴細胞數量、新城疫病毒抗體滴度,降低異嗜細胞和淋巴細胞比值(H:L),提高飼料轉化效率,增加肉雞胴體率和胸肌產量。日糧蘇氨酸對于感染球蟲病的幼齡肉仔雞的腸道免疫應答具有保護作用( Wils-Plotz等,2013)。肉雞日糧中添加精氨酸和維生素E降低了疫苗免疫的應激反應,提高新城疫病毒抗體滴度(ChanDiaz等,2012)。通過在種蛋內注射賴氨酸、蛋氨酸、異亮氨酸、甘氨酸、精氨酸和蘇氨酸等可不同程度地增加孵化后肉雞法氏囊和脾臟重量,增強體液和細胞免疫反應(Bhanja等,2012)。n-6/n-3多不飽和脂肪酸比值5.5和兩倍NRC標準的蛋氨酸水平的日糧可改善法氏囊病毒感染肉雞時的免疫反應和生產性能(Al-Khalifa等,2012)。Maroufyan等(2012)發現,日糧中添加金槍魚油和葵花油增強對法氏囊病毒的抵抗力。日糧中添加維生素E提高對肉雞艾美爾球蟲的抗感染能力(Jafari等,2012)。熱應激肉雞血清總IgM和IgG抗體滴度會隨著日糧維生素C和鋅水平的增加而升高(Al-Masad等,2012)。Rao等(2012)報道,隨著有機鉻添加水平的升高,熱帶氣候開放雞舍飼養條件下的肉雞的外周血淋巴細胞轉化率非線性增加。
3. 產品品質調節
添加生物黃酮素(染料木黃酮和橙皮素)可替代植物來源或合成的抗氧化劑,提高肉雞胸肌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和改善雞肉品質(Kamboh等,2013)。飼糧中添加β-羥基丁酸甲酯鈣鹽能提高肉雞生長性能、胸肌發育和降低腹脂,在肉雞生長前期效果更明顯(Qiao等,2013))。Zhao(2013)研究表明日糧中添加丁酸梭菌可通過增強肉雞脂肪合成代謝提高肌內脂肪沉積,改善雞肉品質。
4.早期營養
母體的營養代謝和孵化條件等影響到胚胎發育和子代生長性能及機制。當39周齡黃羽肉種母雞飼糧中代謝能為11.51~11.92 兆焦耳/千克、粗蛋白為17.5%時,可顯著提高子代雛雞在1~21日齡的生產性能,而11.51 兆焦耳/千克的代謝能與15.5%的粗蛋白可改善子代肉雞的胴體屠宰率和肉色澤(Zhu,C.,et a1.,2012)。飼糧中添加有機銅、鐵、錳、硒可以防止種雞組織中脂質過氧化,增加種蛋中營養元素的存留量,提高子代的生長性能(Sun,Q.et a1.,2012)。孵化后96小時內飼喂含有機鋅、銅和錳的飼糧將對腸道基因表達圖譜產生長期的影響(Brennan等,2013)。
5.黃羽肉雞營養需要
不同品種和不同生長階段黃羽肉雞對代謝能、粗蛋白、賴氨酸、蛋氨酸、鈣及維生素A、E的需要量,主要包括黃羽肉雞(蔣守群等,2013)、北京油雞(白潔等,2013),貴妃雞(王潤蓮等,2013)和二郎山雞(Li等,2013)等。
二、我國肉雞產業對營養與飼料科技的需求淺析
我國飼料原料養分含量與生物學效價信息還很不齊全和完整,準確性和系統性極差;肉雞的營養需要或營養素供給量標準(飼養標準)已不適用于現代肉雞生產的需要;在飼用抗生素限用或禁用的后抗生素時代,肉雞產業需要高效的新型安全飼用抗生素替代品及其應用技術;隨著我國《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的頒布和實施以及以后更嚴格環境保護措施的出臺,肉雞養殖排污將成為限制肉雞產業健康快速發展的瓶頸。針對以上問題,圍繞效率、安全和品質三大主題,肉雞營養與飼料科技的發展趨勢主要如下:
(一)為了提高飼料利用效率和改善養殖效益,需要全面系統分析測定和評定飼料成分與生物學效價(代謝能,氨基酸消化率等)并建立數據庫;創制適應現代飼料加工工藝條件的高效飼用酶制劑并開發高效應用技術;研究腸道結構與功能發育及其健康的機制及其與營養的關系,開發促進發育和增強消化吸收功能的飼料營養技術;研究營養與免疫的關系,開發免疫調節營養技術,減少免疫應激消耗,提升疫苗抗體水平和家禽存活率;研究修訂肉雞營養需要標準,構建動態營養需要模型和精準營養技術。
(二)為了生產安全的雞肉產品,需要深入研究腸道微生態與腸道健康,減少腸道疾病(壞死性腸炎等),保障腸道對飼料的正常消化和吸收功能,減少炎癥反應對養分的消耗;研發高效的抗生素替代物,例如短鏈脂肪酸、具抗菌活性的植物提取物和安全的抗菌肽及其配伍組合技術;制訂嚴格的飼料衛生質量標準和開發霉菌毒素消解技術(產品)可以避免霉菌毒素對肉雞的危害;多種營養素或和非營養性添加劑聯合使用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機制有待進一步的研究,為開發高效安全的飼料技術方案奠定基礎:制訂科學合理的飼料添加劑安全使用技術規范也是肉雞健康養殖的重要保障。
(三)針對雞肉貯存穩定性、衛生、營養保健和風味品質,研究重點主要在于研究雞肉組織過氧化防控技術、細菌(沙門氏菌、彎曲桿茵等)污染防控技術、功能性脂肪酸和風味物質富集技術、肌內脂肪和腹脂沉積調控技術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