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場區的建設
養殖規模。在一定區域范圍內,2個或2個以上養殖單元按照統一規劃、統一品種、統一飼養標準、統一免疫程序、統一銷售、分戶核算的方式進行肉鴨生產,建造年出欄4萬只以上的肉鴨養殖基地,并實行全進全出制度。
場地選擇。場地應符合當地發展規劃及土地利用規劃要求,選擇建在地勢高燥、向陽背風、排水方便、符合防疫要求的地方。周圍3千米內無化工廠、礦廠等污染源,距其他畜禽飼養場0.5千米以上,距干線公路、村鎮居民區0.5千米以上,盡量避免建在交通要道旁。
建設布局。小區建筑布局應分為生產區、管理區和附屬配套區,周圍筑有圍墻或防疫溝,并建有綠化帶。生產區設有鴨舍、更衣室、消毒室、飼料儲藏加工室、倉庫等。嚴格執行生產區、管理區、附屬配套區相隔離的原則。人員、禽和物品運輸采取單一流向,防止污染源疫病傳播。
鴨舍建筑。根據自然條件和經濟條件,因地制宜建設肉鴨舍。鴨舍朝向宜采取南北方位,一般用支架式塑料大棚加草結構。長80米~100米,寬10米~12米,頂高2米~2.4米,相鄰兩鴨舍間距10米。鴨舍地面宜為沙土結構,每批肉鴨出欄后更換1次墊土。
飼養設備與配套設施。飼養設備包括喂料、育雛、糞便及污水處理、消毒、通風、給排水等方面。選用與生產相配套的供水設施,生產和生活污水采用暗溝排放。電力負荷等級為民用建筑供電3級,建設物防火等級按民用建筑防火規范3級設計。
飼養管理
育雛前的準備。要平整鴨舍內土地,然后對鴨舍地面進行全面消毒。舍內鋪上干土,上再鋪不少于3厘米的干燥木屑或稻草、麥草等。舍內備好取暖用的設備、飲水器、料槽等。育雛前還要對整個鴨舍內外用殺菌劑徹底消毒1次。入雛前要預熱,使鴨舍達到育雛需要的溫度。
及時飲水。雛鴨在出殼后24小時內一定要飲到水,以防出現虛脫或脫水現象。水質必須新鮮、清潔,水溫接近室溫,而且飲水器數量要足夠,分布要均勻,高度應同鴨背持平。飲水器數量不夠或擺放位置不均勻時,弱雛和部分雛鴨難以飲到水,對生長不利。
合理飼喂。雛鴨開食后的最初幾天,應采用“少喂多餐”制,即每天喂7次~8次不等,每次喂量很少,但須保證雛鴨吃飽,其中晚間應喂2次~3次,這時須實行全天光照,只在晚上熄燈0.5小時左右,讓鴨能適應突然停電熄燈的應激。以后讓雛鴨自由采食,自由飲水,晚上一般不設人工光照。雛鴨飼料宜用新鮮、清潔、營養全面、顆粒大小適中、適口性好、易于消化的碎粒飼料,一般采用全價的配合小鴨料。
舍內溫度控制。在飼養肉鴨期間,對溫度的要求很高,特別是剛出殼2周齡內的雛鴨對溫度有更嚴格的要求。育雛室的溫度以雛鴨到處走動,精神活潑,飲食良好,羽毛平整光滑和均勻分布為宜。1周齡雛鴨對溫度的要求為32℃,2周齡為29℃,3周齡為27℃,4周齡為25℃。
對濕度和環境的要求。肉鴨雖屬水禽,但極怕潮濕,30日齡內雛鴨更怕潮濕。舍內濕度的控制是雛鴨是否健康生長的重要環節,10日齡雛鴨對濕度的要求為60%~65%,11日齡~30日齡為65%~70%。雛鴨生長發育較快,新陳代謝非常旺盛,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加之糞便中分解出的氨,使棚內空氣受到污染,影響鴨的生長發育。在白天溫度相對較高時,應及時打開排氣孔,經常更換被污染的墊料。另外,還可將20%過氧乙酸溶液稀釋成0.3%濃度,30毫升/立方米,每周2次。
控制密度。飼養密度應根據育雛舍構造、飼養設備、通風情況、管理水平以及當時的氣候等條件來決定。如籠養和網養的密度應比地面平養的大,保溫和通風等條件好的密度可大些,飼料營養水平特別是維生素類水平高時密度可大些。通常雛鴨群以400只~1000只為宜,地面平養時,第1周齡1平方米20只左右,第2周齡14只左右,第3周齡以后不應多于10只;網面平養和地網結合飼養時密度可大些,最多可多養1/3。
保證光照。雛鴨開食后,采食量小,采食速度慢。為了保證雛鴨有足夠的采食和飲水時間,一般在最初3天采用24小時光照,即晚上增加人工光照,光線強度以雛鴨能看見飼料和飲水為宜。有時故意熄燈0.5小時,以利于雛鴨適應突然停電的影響。若用紅外線燈泡保溫時,可不另加照明燈,這需要視光亮具體情況而定。3日齡后通常不再增加人工光照,只利用自然光照。
規范免疫。疫苗必須購自于具有《獸藥經營許可證》的合法部門,疫苗應按說明書規定的保存溫度在冰柜、冰箱內儲存。疫苗使用前要逐瓶檢查,并按說明書規定的稀釋液和倍數稀釋,已打開瓶塞和稀釋后的疫苗,必須在4小時內用完,否則廢棄。重大疫病的強制免疫按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