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疾病因素
雞群發生痛風病、黃曲霉毒素中毒、碳酸氫鈉中毒、肉毒梭菌毒素中毒、慢性傳染病、腫瘤病等均可以引起脫羽,但體外寄生蟲引起的脫羽最為常見。例如,雞患羽干虱病時,羽毛根部羽枝和羽小枝殘缺或脫落;雞患膝螨病時,因膝螨蟲刺激皮膚,致使皮膚發炎,潮紅發癢,羽毛變脆脫落。由于寄生蟲部位奇癢,雞常啄咬患部羽毛,嚴重時,羽毛幾乎全部脫光,一般常見于背、臀、腹及翅等皮膚;雞冠癬病可引起雞頭部及身體有毛部位的羽毛成片脫落,而且皮膚增厚,有麥麩樣鱗屑。此外,雞輸卵管的前殖吸蟲病,也可致使病雞羽毛脫落,特別多見于腹部羽毛脫落。
2、管理因素
溫度對羽毛的影響尤其明顯。在秋冬交替之際,如果溫度突然變低,而供暖又沒能及時跟上,或者在寒冷的冬季,雞舍內供暖條件太差,致使舍內溫度過低,這樣均可引起雞只脫羽并且伴隨有產蛋量的急劇下降。同時,雛雞在育雛過程中舍內溫度過高,會使雛雞在較長時間身體大面積皮膚尚未長毛。
飲水系統一旦出現障礙,會造成長時間斷水,雞群會在這種嚴重的應激下發生脫羽,并伴有產蛋量的下降或誘發其他疾病的暴發。另外,通風不良,雞群長時期受有害氣體的刺激;或光照太強,密度、濕度過大等均可引起雞只啄食自體或其他雞體的羽毛,從而致使嚴重的啄癖現象發生,常見于尾部和背部的羽毛脫落。
3、營養因素
(1)、蛋白質與氨基酸缺乏
雞羽毛中的蛋白質含量高達90%左右,其中角蛋白占蛋白質的85%~90%。當飼料中蛋白質含量不足時,可嚴重影響羽毛的生長發育,從而致使脫羽現象的發生。特別注意的是,硫和含硫氨基酸缺乏時,可直接影響作為羽毛的主要成分——角蛋白的合成,致使雞群特別是產蛋雞群出現裸軀病,有的甚至全身掉毛后遲遲不能生長。
(2)、礦物質缺乏
鋅、鈣、硒、砷、碘等在飼料中含量將影響羽毛的生長發育,有的甚至能引起疾病的發生。當雞體缺鋅,表現羽毛生長緩慢,質地不良,羽毛末端易磨損,嚴重時主翼羽和尾羽全部磨掉。鈣在日常中的含量容易過量,干擾鋅、銅的吸收利用,引起繼發性掉毛及皮膚衍生物病變,與鋅、銅缺乏癥狀一致。當飼料中硒、砷含量高時,可引起雞群慢性中毒,表現尾羽逆亂,容易脫毛等。硒中毒可引起全身掉羽,從頭、頸背側開始,逐漸向后軀蔓延,并且羽毛邊掉邊長,這是硒中毒的主要特點。另外,缺碘或碘過量,均可引起羽毛生長不良和脫羽現象。
(3)、維生素缺乏
飼料中維生素含量本身就少,再加上高溫、潮濕等外界因素均易引起維生素的分解失效,故維生素很容易發生缺乏。當雞只缺乏維生素時,羽毛出現干燥、變脆、脫落等現象。缺乏葉酸時也出現羽毛脆弱、褪色、脫落等現象,缺乏吡哆醇、煙酸、泛酸等,同樣可在全身引起皮炎癥狀和脫羽現象。
二、防控對策
1、控制疾病的發生
加強管理,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并切實有效地執行,可有效地預防慢性傳染病和中毒病的發生。加強衛生防疫工作,定期消毒,不僅對舍外進行每周一次消毒,而且要堅持每周兩次的帶雞消毒,這對環境的凈化和體外寄生蟲的防治具有很大的作用。
2、保證飼料營養全價均衡
雞群羽毛生長期間,含硫氨基酸應充分滿足,飼料中胱氨酸、蛋氨酸、硫酸鹽的比例應為50:41:9。同時還應滿足雞只其他營養需要,特別是維生素、礦物質等微量元素的營養平衡,確保飼料營養能全面滿足雞只的需要。
3、加強飼養管理
通過完善供暖、通風降溫、采光等設備設施,提高飼養人員的責任心,確保舍內溫度一直維持在10~25℃范圍內。寒冷的冬季在保證溫度的前提下,盡量增加通風量,以達到通風換氣和降低濕度的效果。炎熱的夏季,可啟動濕簾降溫系統和加大通風量,以便最大限度地增加風速和降低舍溫。同時,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應隨時觀察雞群和保證飲水系統的暢通,確保充足且水質良好的飲水全天供給雞群,還應保持飲水器的清潔干凈。另外,密度應適宜,光照不能過強等。這樣才可以避免溫度、濕度、通風、飲水、光照等給雞群帶來的應激,進而可以避免脫羽現象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