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濕疹是上皮細胞對過敏物質刺激的一種炎癥反應,多發生在夏季。臨床以患部皮膚發生紅斑、丘疹水泡、膿皰、糜爛、結痂及癬屑等皮損,并伴有熱、痛、癢癥狀為特征,病程較長,易反復,精神不振,消瘦,若不及時治療可引起死亡。
(一)病因
1.外界因素(1)機械性刺激。持續性的摩擦、啃咬、昆蟲叮咬等。
(2)物理性刺激。皮膚不潔,污垢在被毛間蓄積,使皮膚受到直接刺激,或在陰雨綿綿的季節 放牧。由于潮濕使皮膚的角質層軟化,生存于皮膚表面的裂殖菌及各種分解產物進入生發層細胞中。另外,家畜長期處于陰暗潮濕的畜舍和畜床上或經過烈日曝曬,久之皮膚的抵抗力降低,易引起濕疹。
(3)化學性刺激。主要是使用化學藥品不當或長時間被膿汁或病理分泌物污染的皮膚亦可發生濕疹。
2.內在原因 (1)變態反應。在濕疹發病機制上占重要地位,引起變態反應因子可能是內在的,如消化道疾病伴有腐敗分解產物吸收。
(2)營養失調 。營養失調,缺乏維生素等可造成代謝紊亂,內分泌機能障礙等而使皮膚抵抗力降低,導致濕疹發生。
(二)癥狀 大多發生在前額、乳房、頸部、尾根甚至背腰部,后肢系凹部,嚴重者遍發全身。后肢行走無力或出現跛行。急性患牛體溫升高,皮膚出現紅斑丘疹,丘疹扁平,疹面圓形,大的如粟或蠶豆大小,小的如針尖,有水泡,泡內含有枯性黃水腫脹,水泡破裂后露出鮮紅色糜爛面,并有膿性滲出物,創面濕潤,隨著滲出物凝固干燥,形成黃色或褐色痂皮,最后形成鱗屑。由于病變部位奇癢,患牛啃咬、搔扒、摩擦使皮膚脫毛出血,皮破成瘡,轉為慢性濕疹,時重時輕反復發作,滲出液少,皮膚粗糙增厚,皺紋加深,丘疹突起,多屑,形成裂創并有血痕出現。大多數牛伴有色素沉著,擦癢劇烈,食欲差。精神不振,消瘦,若不及時治療可引起死亡。
(三)3預防措施
1.預防牛濕毒癥最有效的措施是把圈內積肥改為圈外積肥,經常清理圈舍,把舍內的糞便殘渣清除干凈,
2.保持牛體皮膚清潔干燥,夏季不要在低洼潮濕的地方放牧和久臥濕地,以避免損傷及各種對畜體刺激的致敏反應。廄舍通風要良好,舍內干燥清潔。遇大雨季節,要特別注意防止圈內漏水。
3.讓患牛適當運動并給予一定時間的日光浴,防止強刺激性藥物刺激,給予富有營養而易消化的飼料。
4.一旦發病應及時進行治療,用藥前可用3%硼酸溶液洗滌患部,清除皮膚污垢、汗液、痂皮、分泌物等。
(四)治療措施 以清熱解毒、脫敏、消炎、祛濕養血為原則。
1.紅斑性、丘疹性濕疹,為避免刺激,宜用等量混合的胡麻油和石灰水涂于患部;水皰性、膿皰性、糜爛性濕疹,先剪除患部被毛,用0.3%高錳酸鉀溶液、3%來蘇爾、3%雙氧水、2%明礬水洗滌患部,然后涂3%~5%龍膽紫、5%美藍溶液或2%硝酸銀溶液、5%碘酊、3%臭藥水或紫藥水或3%硼酸軟膏等。也可撒布氧化鋅、滑石粉(1:1)或碘仿、鞣酸(1:9)等以防腐、收斂、制止滲出。隨著滲出液的減少,可涂氧化鋅軟膏或水楊酸氧化性軟膏(氧化鋅軟膏100 g,水楊酸4 g)。
2.炎癥呈慢性經過時,涂布考的松軟膏或碘仿鞣酸軟膏(碘仿10 g、鞣酸5 g、凡士林100 g)。
3.脫敏,多用苯海拉明0.1~0.5 g或異丙嗪0.25~0.5 g肌肉注射,每日1次。患牛出現劇癢不安時,可用1%~2%炭酸酒精液涂擦患部。
4.中醫療法
(1)急性患牛可用下列處方:茵陳75 g、生地50 g、金銀花50 g、黃芩25 g、梔子30 g、蒲公英50 g、苦參40 g、蒼術50 g、澤瀉40 g、車前子40 g、劇癢者加蟬蛻25 g、白蒺藜40 g、共研為細末,水沖服,一次灌服。寒水石、石膏、冰片赤石脂、爐甘石各等分共為細末,撒布患部或用水調涂。
(2)慢性患牛宜用下列處方:當歸50 g、生地50 g、白癬皮50 g、地膚子40 g、白芍40 g、何首烏50 g、薏苡仁50 g、丹皮50 g、蟬蛻30 g、荊芥30 g共為細末,開水沖服。一次灌服。雌黃50 g、白芨50 g、白斂50 g、龍骨50 g、大黃50 g、黃柏50 g共研為細末水調成糊涂抹患處。隔日一次,三次見效。生芪45 g、黨參35 g、赤芍36 g、桃仁30 g、當歸36 g、紅花30 g,用清水煎熬給牛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