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豬下痢分為傳染性和非傳染性兩大類。傳染性的包括:細菌性(如仔豬黃白痢、副傷寒、紅痢、痢疾等)和病毒性(如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等)。非傳染性的發病原因是仔豬吮乳期及其斷奶期內,常因外界氣候、環境污染、以及母豬體質、營養等多種因素,導致腸道正常生理機能紊亂,致使病原微生物得以大量繁殖,從而發生下痢。針對病因,采取綜合防治措施,大多數能得到良好效果。
一仔豬下痢的防治處方
無論是細菌性還是病毒性下痢,治愈的關鍵是大量的補充機體所需要的水分和鹽,防止機體脫水。
1.傳染性細菌性下痢
1.1磺胺脒,按0.1~0.3克/千克體重,分2~3次,間隔8~12小時口服1次,連用3天。
1.2醋蒜合劑:大蒜2千克搗成蒜泥,加入4千克醋浸泡2~3天,取汁裝瓶備用。初生仔豬吃母乳前滴服1毫升,每2天加倍量,每日2次,喂3天。
1.3仔豬黃痢多發于1~3日齡,用磺胺嘧啶0.2~0.8克,三甲氧芐氨嘧啶40~160毫克,活性炭0.4克,混勻分2次喂服,2次/日。
1.5紅痢用豬白細胞干擾素(凍干)獸用,5頭份/瓶,肌注,1次/日,連用1~3天,同時喂服活性炭0.5~1克,胃蛋白酶3克(5只仔豬),每日1~2次,連用2~3天。
2傳染性病毒性下痢
2.1干擾素具有廣譜的抗病毒繁殖活性,增強對動物病毒性疾病的防治作用。用法用量按藥物說明。同時,也可用抗傳染性胃腸炎免疫血清肌肉或皮下注射,劑量按1毫升/千克體重注射。同窩未發病的仔豬可作緊急預防,用量減半。
2.2豬發病期間要適當停食或減食,及時補夜。在患病期間供給大量清潔飲水,并在飲水中加入電解多維或口服補液鹽,這樣可防止脫水加速恢復,減少仔豬死亡,不能飲水的病仔豬應靜注或腹腔注射5%葡萄糖氯化鈉+慶大霉素+5%碳酸氫鈉或口服葡萄糖甘氨酸溶液(配方:葡萄糖43.2克,氯化鈉9.2克,甘氨酸6.6克,檸檬酸0.52克,檸檬酸鉀0.13克,無水磷酸鉀4.35克,溶于2升水中。)
2.3使用抗菌藥物防止繼發感染,減輕癥狀。抗菌藥物雖不能直接治療本病,但能有效的防治細菌性疾病的并發或繼發性感染。常用的腸道抗菌藥如鏈霉素、痢菌凈、硫酸慶大霉素、氟哌酸、蒽諾沙星、環丙沙星等,都有一定的效果。
二防治措施
1.科學的飼養管理好母豬,防止懷孕母豬過肥或過瘦,確保母豬產后食欲旺盛,泌乳量高
2.做好產仔母豬分娩前后的護理與防病
2.1產前40~42天、15~20天,接種K88、K99、987P三價苗。產前30天、15天接種紅痢菌苗。輪狀病毒弱毒苗在產前15天和產后7天對母豬進行2次免疫,仔豬通過被動免疫得到保護。仔豬副傷寒用本地菌株在30~40日齡首免,70日齡進行二免,可有效的降低發病率。
2.2產母豬調進產房前,做好各項消毒工作。
2.3進入產房后和臨產中,做好豬體消毒及各種護理工作。嚴格遵守操作規程,保證無菌操作盡量減少弱仔比例。
3.抓好仔豬“初生”、“補料”和“斷奶”三個關鍵時期飼養管理、防止下痢
3.1輔助仔豬吃足初乳,當母豬產后少乳、無乳或產仔數過多時,要及時做好仔豬寄養工作。
3.2加強保溫,防凍防壓。
3.3補鐵、補硒。母乳中含鐵較低,不能滿足仔豬的生長需要,引起仔豬營養性貧血和腹瀉。給出生后2~3天的仔豬分別注射鐵制劑200毫克和0.2%亞硒酸鈉0.5~1.0毫升,15日齡時重復1次,劑量加倍,能防止營養性貧血。
3.4注意補料的調教、適應和旺食三階段。
4.抓好斷奶是培育健康仔豬的又一關鍵
4.1對斷奶仔豬,盡量做到維持原窩上網培育,環境條件、飼料和管理皆逐步過度。
4.2斷奶轉群時期,盡量減少不良刺激,先減食。
4.3特殊情況下的下痢防治:
4.3.1 在產房環境衛生條件差的情況下,對初生仔豬未吃初乳即灌服微生態制劑,如“乳康生”、“促菌生”、“調痢生”;無此類藥則選用0.5%蒽諾沙星液2毫克,第2、3天再各灌一次。
4.3.2 有溫和型豬瘟的情況下,此種拉稀,用本場淘汰的無病或不孕健康老母豬的自制“多價高免血清”給下痢仔豬按體重2~4毫克/千克肌肉注射,注射一次約80%~90%下痢即可痊愈,少數的須注射2次。尤其對老豬場長期應用抗生素引起抗藥性的下痢病豬,或是疑為仔豬豬瘟初期引起的下痢,療效更顯著。(多價高免血清系用豬瘟疫苗,大腸桿菌苗和紅痢苗分別先后2次間隔15~20天免疫本場健康的淘汰母豬,采其血液自制的血清。只允許給本場病豬使用。)
4.3.3也可用康復豬的抗凝全血給病豬服下,新生仔豬每頭每天口服10~20毫升,連用3天,有良好的防治作用。還可將病仔豬讓有免疫力的母豬代為哺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