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天氣特點是氣溫高,天氣多變,帶來了水質變化多,較難控制。此階段病害易發多發,易缺氧,要重點抓好水質管理、病害防控、浮頭和泛塘預防三個環節。
一、加強水質管理
池塘水質管理的基本要求:保持水體“肥、活、嫩、爽”。
1、 保持池水中有充足的溶氧。通過適時施肥,控制池水適宜肥度,促進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以進行生物增氧;清除污物,盡量減少池塘耗氧;注入新水增加溶氧;正確使用增氧機增氧。
2、控制池水透明度。通過加注新水或增(減)施肥量,調節池水透明度,以濾食性魚類為主的池塘透明度應保持在20-25厘米之間;吃食性魚類為主的池塘透明度保持在30-35厘米之間。
3、調節好池水酸堿度。在夏季高溫季節每隔20天左右向魚池潑灑一次生石灰,每次每畝25公斤左右,以保持水體弱堿性(pH在7.5-8.5之間)。
4、控制水深、水溫。成魚池水深一般控制在2-2.5米,魚種池水深一般控制在1.8-2.0米;魚類生長的最適水溫為26-28度,高溫季節水溫過高時可以通過加注新水予以調節。加水以晴天下午2時左右最好,切忌傍晚加水,以免引起魚類浮頭。
5 、勤巡塘,堅持每天早、中、晚三次巡塘。檢查魚類有無浮頭現象;觀察魚的活動和吃食情況;檢查有無剩餌,有無浮頭預兆。另外,巡塘時還要觀察水色變化,及時采取改善水質的措施。
6、水質調節是重點。到目前為止,飼料投喂已經占到全年的一半,塘內飼料殘餌、魚類的排泄物等有機物已經很多,水質質量一般很差,透明低,對魚的生長極為不利。通過調節水質,主要控制氨氮和亞硝酸鹽過多的現象。
二、魚類泛塘
夏季水溫高,投餌量大,水中有機物多,耗氧量增加,魚類往往因缺氧而浮頭泛池,特別是炎熱的夜晚或遇雷陣雨天氣更容易發生。當預測到可能發生浮頭或已經發生浮頭時應及時加注新水或開動增氧機,同時停止施肥,并控制投餌量,沒有水源及增氧機的池塘可設法在池面頻頻擊水或明礬水、石膏粉水、食鹽水等潑灑,使池水懸浮物澄清,也有一定作用。
三、魚病防治
根據上級單位提供的資料和往年監測數據,8月份易發疾病主要有:1、魚類:草魚易發生出血病、爛鰓病、腸炎病、赤皮病;鯉易發生爛鰓病、腸炎病、車輪蟲病;鰱、鳙、鯽易發生細菌性敗血癥。 2、小龍蝦:易發生白斑綜合征、黑鰓病、纖毛蟲病。3、中華鱉:易發生癤瘡病、腐皮病。
1、細菌性敗血癥 確定病因,采取不同方法治療:一是因高密度精養引發的出血病,在治療過程中要注意密度的減低。二是由水質惡化引發的出血病,首先應調好水(可用水質改良劑、EM菌等),再治病,否則會使水質惡化,有可能會導致魚病越來越嚴重。三是由營養不全、霉變飼料原因引起的,在治療的同時要改善飼料質量,投喂營養全面、質量較好的飼料。四是由病原傳播引起的首先切斷病原傳播途徑。五是由寄生蟲引起的,應先確診是什么寄生蟲引起的,再決定用什么殺蟲藥。
2、老三病 養殖魚類的爛鰓、赤皮、腸炎是三種多發病,常常并發。預防:①每15-20天用20-40公斤/畝生石灰水潑灑。②每1立方米水用漂白粉1克全池潑灑。治療:使用中草藥或國家規定的磺胺類、酰胺醇、喹諾酮類藥物對癥按劑量用藥。
3、甲魚腐皮穿孔病 預防方法:在飼養過程中要將大小不同甲魚及時分養,避免密度過大造成相互撕咬受傷。堅持7-10天用3-5ppm光合細菌全池潑灑。對出現抓傷、擦傷情況,可用收斂性強、藥性快的高錳酸鉀浸浴,達到抑菌收斂傷口的作用,減少發病感染率。治療方法:一是用紅霉素軟膏涂抹患處;二是用“鱉必康”拌食投喂,每天一次連喂7天;三是用中草藥魚腥草、板蘭根、金銀花、野菊花等按每公斤甲魚喂藥60克拌食投喂;四是通過增設曬臺、避免人為干擾給甲魚創造良好曬背環境,甲魚通過曬背既可加快生長速度、又能治愈腐皮穿孔病。
其它如指環蟲病、車輪蟲病、錨頭鳋病等按照“預防為主”的原則加強預防,以順利度過盛夏,確保養殖生產獲得好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