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增加和改善雞肉的品質,滿足廣大消費者對雞肉需求,要推廣新的飼養方式,利用桑樹林下養雞,發展生態特色高效農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筆者就多年經驗給大家做以簡要介紹,以供參考。
桑樹林下養雞的條件
每年1月-2月,桑樹林要進行平茬,7月-8月桑樹底下的葉子都被養蠶利用了,大多數桑林下都是閑置的,而這時的溫度是養雞最適合的,所以利用桑樹林下養雞恰好是立體空間的合理使用。桑樹林中野草多、昆蟲多,雞白天自由采食昆蟲及雜草,投資成本下降。雞只每天都在林間跑動,吃桑葉、野草等,故成長快。雞只又可以得到充分的有氧運動,從土壤中獲得生長需要的微量元素,既改善了雞肉的品質,又能使土地得到充分利用。桑樹林下養雞,每年的7月-8月,桑樹林冠達2米-3米,底部葉片都已利用,正好適合養雞,桑樹得到了雞只的糞便,肥料充足,第二年長勢必然很好。桑樹釋放的氧氣,雞只得到了充分利用。桑樹頂部的葉片又對雞只起到了遮陽的作用,可謂“種養結合,優勢互補”。
雞舍的設置
桑林養雞的雞舍應選在背風、向陽、干燥、通風透氣條件良好、地勢平緩的地段。飼養2批-3批后就要搬遷,以免傳染病的發生。建筑材料一般采取簡易材料,如廢塑料、石棉瓦、油氈紙等結構雞舍。一個人每批飼養約3000只,小雞舍10平方米左右,大雞舍100平方米左右,雞苗多在雞舍附近50平方米-60平方米范圍內運動,最好別超過100平方米,以免浪費飼料,并且便于管理,省時省力,提高經濟效益。
飼養方式
在桑樹平茬之后,開始育雞雛。育雛開始時采用養雛專用料,待育雛20天-30天,改用雞料或根據當地情況,使用成本低的飼料品種,如自配混合料等,原則是營養全價,避免雞只發生新陳代謝疾病,但要靈活掌握。開始時,在室內炕上或網上飼育,然后轉為空地上圈養,大約20天-30天。由于受溫度、場地和強光刺激,效果不會十分理想。為了避免高溫、強光和場地的限制,逐漸將雞場移向桑林,此時桑樹已經長高,底部的葉片已經被采摘利用,桑林空間大,適合養雞。采取半放養的形式,效果會顯著好轉,肉質會大大改善,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
適時出欄。養雞的效益主要取決于市場銷售情況,應根據市場需求和桑林生長情況進行生產,做好預測,安排進雞雛和育雛。桑林養雞飼料消耗減少15%左右,成本降低17%左右,市場銷售價格比圈養高出20%左右,價格差異明顯。避開飼養高峰期,飼養戶增加,流通環節困難,受市場制約幅度大,尤其是夏秋季節,價格最低,冬季較高。如果規模較大,可考慮深加工,等到市場價格好時,再投放市場,以獲得最佳經濟效益。每年可投放2批-3批,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桑林養雞是一條切實可行、較為理想的脫貧致富途徑,不僅利用了剩余勞動力,活躍了市場經濟,還改善了桑林狀況,有利于肉雞的生長發育和雞肉品質的改善,形成了種養結合、優勢互補、資源利用,改善了農業生態環境,形成了農業生態發展、良性循環的格局,這種格局發展前景廣闊,潛力巨大。因此,看準市場,做好市場預測,適時出欄,也是養雞經濟效益高低的關鍵。
做好消毒工作
養雞場地要勤于消毒,一般采用效果較好的噴霧消毒。雛雞時間段要按程序做好免疫注射,防止傳染性疾病的發生。在雛雞舍內喂養20天左右轉入大雞舍,逐漸開始放養。早放尋食,中午和晚上補充飼料,飼料采取稻谷、玉米和配合飼料喂養,目的是降低成本。放養50天接近出售時,增加料量和飼喂次數進行催肥,達到預期體重后出欄出售。
采取全進全出的消毒方式。第一批肉雞出欄后,欄內實行徹底地清理和消毒,3天后再育下一批雞苗。一般育2次最多不超過3次就要換個林段喂養雞,以免造成雞瘟等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