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舍環境
牛的飼養由放牧變為集約化養殖,實現了密度高、省力、生產性能優越、講究衛生等目標,并正在達到各種各樣的技術指標。
舍飼牛管理上是飼料的提供能否滿足牛的攝取量。在群體管理中容易出現個體間不平衡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采用不斷給予飼料方法,給予飼料的柵欄附有自動個體識別裝置等有效措施。為保持封閉式畜舍的正常舍內環境,必須依靠機械換氣等有效措施。舍內溫度高于適溫的時候,要增大換氣量。換氣的要點除了溫濕度的調節以外,還可以除去污染舍內環境的灰塵、霉類、有害氣體等污染物。牛舍的最小換氣量是以二氧化碳的濃度為指標,為了保持空氣清潔度而確定的。舍內污染物質的大量吸入能使家畜的免疫機能降低,促進病原微生物的成長。舍內的空氣污染原因不只是換氣不良,還與容易被灰塵污染的牛床構造、群體飼養、密集飼養或搬運舍內糞尿的方法不合理等有密切關系。
在舍內飼養可能掠奪牛行為發揮的自由,要通過對牛行為的觀察,判斷牛的飼育密度、床、敷料、柵欄等是否合理。
放牧環境
放牧生產是牛在充足與惡劣兼備的自然環境下生存,牛的生產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活躍,是牛和自然相互協調、共存的生產方式。因此,放牧管理的目標是在了解家畜和放牧環境之間關系的基礎上,不破壞放牧場的自然環境條件下,將放牧地作為生產牛的持續場地來應用和利用。
放牧環境與舍內環境不同,接近自然環境氣象、氣候條件,其變化直接影響牛生產。野外放牧環境的特征是每天內溫度、濕度的變化較大,具有強日照和夜間的輻射冷卻,而且受風、雨、雪、雷、霧和霜等氣象現象變化的影響。此外,地形很少平坦,傾斜地上除了凹凸以外,樹樁、石子等步行障礙物很多,正常行為常伴隨著跌落、骨折、外傷、蹄損傷等危險的引發而發生變化。放牧地雖然空氣清凈,但很難做到消毒或防御病原體,加之在放牧地的觀察和監視難度較大,容易延誤疾病的診斷。
運輸環境
運輸通常是在牛生產的開始和結束時進行,可影響到牛的生產性和生產物的品質。對于牛而言,輸送時的環境與輸送前的飼養環境有明顯的差異,牛在輸送過程中易產生應激反應。運輸環境及其作用使牛感到恐怖等心理壓力,給予心理壓力的程度受裝卸、擁擠、周圍溫度、濕度、風、放射熱、絕食、絕水、糞尿、臭氣、車上前后左右搖動、上下振動、噪音、裝載密度、伙伴、伙伴個體之間和踐踏等各種因素及其變化而有所不同。因此,為了減少運輸時的影響,短縮運輸距離和時間是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