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重于防,防重于治。”雖然這個觀念早在已提倡很久,但不少養殖戶仍停留在治的層面,當豬發病時首先想到的還是病毒或者病菌,一直把疫病控制看成是獸醫的事情,過分依賴疫苗和藥物。疫苗免疫是控制疫病的有效手段,但并不是對所有的疫病都有效。在目前復雜的養殖環境中,藥物不再是治療疾病的“靈丹妙藥”,飼養管理和環境控制是規模化豬場疫病防控的關鍵因素,而營養是各因素中不可或缺又最易忽略的一個。現在,大家選料主要是看這種飼料能讓豬長得有多快,而很少關注此種飼料對豬自身抗病力的建立是否具有促進作用。這就導致現在養豬出現本末倒置的現象,只關心疾病而缺乏考慮營養需求。
的確養殖戶往往只關注臨床病癥,而忘記豬群機體本身的原始營養需求。比如在機體缺乏某種微量元素、氨基酸或維生素時,疾病就很容易入侵,母豬則是容易被侵襲的群體之一。母豬繁殖性能下降,有時往往不單只是疾病的原因。VA、VE、葉酸、VC、精氨酸、纈氨酸、肉堿、 -胡蘿卜素、甜菜堿都是影響母豬繁殖性能的微量元素。當缺乏VE時,母豬發情不明顯或受精率低,胚胎發育異常,流產、死胎、弱胎,嚴重缺乏時能引起胎兒消溶。而缺乏纈氨酸則會導致母豬泌乳力降低,空懷期延長、免疫力下降。而豬場往往認為飼料配方中已經考慮這些微量元素的搭配。但沒考慮到的是飼料中的微量元素只夠供給健康豬群,當豬群出現應激或是疾病復雜時,某些特定營養素的需求量將大大上升。尤其是在現在各類應急源種類如此之多,應急強度如此之大的情況下,豬群需要一直處于高強度的防疫戒備狀態,如果機體缺乏防疫所需的“子彈”--也就是能夠促進機免疫細胞、免疫因子產生的特定氨基酸、維生素、微量元素等,那么豬群必將敗下陣來,表現出疾病狀態,影響生產性能及養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