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尾白蝦生物學特性
棲息習性
脊尾白蝦生活在近岸和淺海中,對環境的適應性強,適宜范圍2℃~39℃;鹽度3‰~30‰范圍均能適應,在咸淡水中生長最快。但對低氧的忍耐能力差。低于1毫克/升時,會因缺氧而死亡。
食性與生長
脊尾白蝦食性廣而雜,不論動、植物餌料均能攝食。生長周期短,2個月~3個月就可以長成商品蝦。在浙江三門一年可養3茬。
繁殖習性
脊尾白蝦繁殖能力強,幾乎全年都有抱卵蝦。一只成熟的雌蝦,少的抱卵300粒~400粒,多的達2000粒~2500粒,繁殖期一般出現在春、夏、秋三季,一年可繁殖10次左右。
脊尾白蝦養殖技術
(一)蝦塘條件
一般的海水圍塘都能進行養殖,但尤以處于港灣中底部,海水鹽度低,附近海區自然小白蝦資源豐富的圍塘為最佳。養殖塘應選擇周邊環境無污染,池塘淤泥少,面積以15畝~25畝為宜,池塘進排水系統要分開,最好是小潮汛時也可進排水。塘內設有環溝,池塘灘面水深在0.5米~0.8米,環溝水深在1.5米左右為宜。
(二)苗種:納自然苗或人工育苗(土池)。
1.納自然苗可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以下方法:
(1)在海水圍塘對蝦起捕后,要注意將白蝦苗留在塘內。起捕時,對蝦先出閘最后才是大量的白蝦苗出閘,這時就要及時關閘,反復多次放蝦,可將對蝦放完捕盡并留住白蝦苗。
(2)密切注意海區白蝦苗情況,采取蔬網進水密網排水的辦法入白蝦苗。
2.人工育苗:目前采用最多的是采取肥水繁殖白蝦苗方法,主要措施有:
(1)采取肥水繁殖白蝦苗方法來增加塘內蝦苗密度。每次起捕白蝦在塘內留足成熟蝦種(畝留種1公斤~3公斤),尤其是冬季一茬,在農歷8月下旬留足親本,此時停止進排水并通過施肥培養餌料提高塘內藻類密度,同時適當投喂魚蝦糜、雞蛋黃和豆漿,投喂的雞蛋黃要用120目篩絹包裹搓揉成蛋黃懸濁液后,和投喂豆漿一樣,全池潑灑,蛋黃和豆漿的日投喂量為10ppm~20ppm。使白蝦孵化后有充足的餌料,以此提高蝦苗成活率。
(2)如塘內抱卵蝦不足,可從海區采捕,畝添加200尾左右。特別是在冬春季,因圍塘各類產品收捕旺季與圍塘消毒清整,致使白蝦苗種嚴重不足,全靠親本繁育來滿足圍塘養殖需要。
3.養殖模式:
三門灣養殖脊尾白蝦主要是混養,以混養蟹(青蟹)與貝類(縊蟶或泥蚶)為主流,脊尾白蝦的產值占全塘的三分之一,年畝產在100公斤以上;其次混養對蝦、蟹和貝類,這時脊尾白蝦作為副產品,由于對蝦與脊尾白蝦收捕方法有所不同,而且白蝦不受季節限制,能提高圍塘綜合效益。
4.投喂餌料:
堅持每天投餌,可用對蝦配合餌料、新鮮小雜魚蝦、麥麩四號粉等,根據季節、天氣、水溫、潮汐、水質等環境因子,結合實際攝食情況,合理確定。視塘內蝦苗密度,蝦體大水及進食情況決定投餌量,前期少,中期逐步增加,后期隨著水溫降低減少投喂量或基本不投。3厘米以內按8%~10%脊尾白蝦自重計,3厘米以上按5%~8%自重計,每畝投喂0.5公斤~1公斤餌量,冬季水溫降至5℃以下,白蝦以不進食,此時開始停止投餌。
5.清除敵害:
主要清除敵害魚類,對敵害魚類如中華烏塘鱧、倪魚、瑕琥魚、海鰻等,一定要及時清除,早期用茶子餅,中后期可采用釣捕、籠捕結合來清理。
6.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各巡池一次,巡池應注意觀察蝦體攝食、生長、水色、堤壩、進排水閘門、閘網等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遇到不良氣候條件,尤其需要勤觀察并及時采取措施,確保蝦塘安全和白蝦健康生長。定期測量水溫、鹽度、pH值等理化指標和白蝦體重體長等生長指標,并做好生產日志記錄工作。
7.適時收捕:
待白蝦長到5厘米~6厘米,即可起捕上市,起捕方式有二種:一是采用蝦籠起捕;二是可放水起捕,即在排水閘門上安置錐形袖網,開閘放水,蝦隨水入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