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豬窩產仔數是養豬生產中非常重要的指標,體現豬場生產管理水平,并對養豬效益有決定性的影響。窩產仔數根據關注目標的不同包括幾個方面的數據或者概念,如總產仔數包括了木乃伊、死胎;完全成形仔豬數,包括死胎,但不包括木乃伊;活產仔數是指除了木乃伊和死胎后所有的活仔數;而有效產仔數則是剔除弱仔后的仔豬數。分娩時完全成形仔豬數受排卵數,受精率,胚胎死亡率,子宮容量(妊娠期子宮維持胎兒的數量)幾個因素的影響(Bennett和Leymaster, 1989),影響死胎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分娩過程本身(Van Dijk等,2005),而弱仔數量的因素主要窩初生仔豬均勻度。盡管產仔數的性狀受遺傳(品種、基因型、胎次等)因素影響較大,但仍可從營養與飼養策略方面提高母豬窩產仔數。
1. 提高母豬的排卵數
已經公認,與發情期進行限制飼喂相比,flushing飼喂(配種前1-2w短期增加飼喂量)可以增加排卵率和產仔數。對于經產母豬而言,在斷奶-發情期間提高采食量對于在哺乳期失重較大的母豬非常有利的,可以增加排卵率。然而斷奶后存在來源于腸道分泌的激素的干擾,代謝方向的逆轉并不容易,因此飼喂高濃度蛋白(如哺乳母豬料)可能作用很小或根本不起作用,而飼喂含纖維含量較高的飼料,并促使斷奶母豬盡可能多的采食可以幫助消除從腸道分泌的激素。有利于提高采食量。
2. 提高受精率
公豬精液質量和產量,對受精率有重要影響。因此公豬的營養應該引起足夠重視,如何提高精液質量研究中,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其中的重要領域。研究表明飼喂較高日糧濃度的硒(0.5ppm)和維生素E(220 IU/kg)可以改善公豬的精液質量,其中硒的影響似乎更大一些,硒似乎對精子活力以及畸形率有影響。另外蛋白水平缺乏也會影響精液的產量和質量,特別是限制飼喂或配種頻率較高的情況下,提高日糧蛋白水平是非常有益的。
在母豬營養中,關于提高卵子質量的研究非常有限。Campell等(1996)報道,母豬日糧添加有機格(甲基吡啶鉻)可以提高母豬的受胎率和產仔數。
3.提高胚胎的存活率
一般認為懷孕早期提高采食量會引起早期胚胎死亡的增加,因此在妊娠早期特別是懷孕2周內,適當降低飼喂量,可以提高胚胎的存活率。而給體況較差的母豬增加體脂的理想的時機是懷孕后30-70天。
然而懷孕早期較低的采食量,容易引起母豬的饑餓,并出現較多的刻板行為和煩躁不安,影響胚胎的著床,因此提高日糧纖維水平,增加母豬的飽感對于提高胚胎的存活率有益;其他各種應激因子如溫度、噪音以及寄生蟲的感染均會影響胚胎的著床。Kim等(2013)綜述中指出,熱應激可影響胚胎的早期發育,導致窩產仔數減少,死胎數增加,胚胎著床期間較高的氧化應激可能會增加胚胎死亡,這可能與熱應激下的母豬窩產仔數減少有關。因此考慮飼料中添加抗應激添加劑和驅蟲藥等是必要的。
在維生素方面,VA參與母豬卵巢發育、卵泡成熟、黃體形成、輸卵管上皮細胞功能的完善和胚胎發育等過程。繁殖母豬提高VA水平,可以減少胚胎死亡率,有利于提高窩產仔數和斷奶仔豬數((Brief,1985;Antipas,2003);葉酸是一碳基團的供體和受體,通過一碳基團的轉移而參與嘌呤、嘧啶和膽堿的合成,因此胚胎早期需要更多的葉酸以維持胚胎的快速分化。研究表明添加葉酸可提高胚胎和胎兒的成活率(Antipas,2003)從而提高窩產仔數。Matte(1993) 研究表明,在母豬妊娠期頭 1 周飼料中補充l5mg/kg 葉酸,以后補充 10mg/kg 直至分娩,可最大限度地發揮母豬的繁殖性能,因為補充葉酸可以提高子宮分泌活性,促進胚胎發育,從而提高胚胎存活率及窩產仔數。
霉菌毒素會引起母豬的流產以及胎兒的畸形發育,因此應該慎重選擇飼料原料(如玉米、小麥及副產物纖維源等),關注原料的霉菌毒素的污染情況,預防性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劑或處理劑。
4.增加子宮容量
當母豬排卵數扣除受精失敗和胚胎死亡數后,仍超過子宮容量時,子宮容量成為影響成形仔豬數的主要限制因素(Town等,2005)。子宮容量其實并不僅僅決定于子宮因素,而是子宮、胎盤和胎兒相互作用的結果,這種相互作用影響妊娠期胚胎的存活。影響子宮容量的兩個主要子宮因素包括子宮血流和子宮蛋白的分泌;胎盤大小和營養轉運效率是影響子宮容量兩個主要胎盤因素;影響子宮容量的胎兒因素包括胎兒紅細胞生成和胎兒的營養利用。隨著子宮內胎兒數量的增加,這些因素之間展現或多或少地補償行為。子宮容量主要決定于遺傳因素,如中國梅山豬具有較大的子宮容量而歐美品種的子宮容量相對較小(Haley and Lee, 1993),然而飼料營養因素可能通過改善影響營養的子宮因素、胎盤因素或胎兒因素,從而一定程度上增加子宮容量,提高子宮荷載胚胎的能力。如精氨酸是合成NO和多胺的前體,在妊娠-血管生成、胎盤血管化以及胚胎形成的期間,NO和多胺參與關鍵過程(Flynn等,2002;Wu等,2006)。NO是一種內源性松弛因子,參與母體全身循環的血管擴張,調節子宮和胎兒-胎盤血流(Wu和Morris,1998;Wu等2006),證據表明血管生成因子和NO相互作用共同控制胎盤血管生成和血流,這對于胎盤血管化以及隨后的胎兒生長非常重要(Reynolds和Redmer,2001)。Sladek等(1997)報道,當給綿陽子宮循環中注入內生NO刺激劑時,子宮血流增加。多胺與蛋白合成調節和細胞功能和分化有關,胎盤多胺合成的抑制與胎盤大小降低以及胎兒生長速度下降有關(Wu等,2004)。飼料添加精氨酸可能增加NO和多胺的合成,從而增加胎盤血管生成和生長,增強子宮-胎盤血流,增加母體向胎兒轉運營養,最終改善胎兒的發育,提高胎兒的存活率(Mateo等,2007)。
母豬便秘可能增加腸道對子宮的壓迫,影響子宮的血流量和血流分配。因此增加日糧纖維水平等緩解便秘措施對改善胎兒的發育,提高胎兒的存活率有益。
Vallet(2000)指出母豬子宮角過密對紅細胞生成有消極影響 胎兒紅細胞生成減退有損胎兒健康和存活率,轉運給胎兒的鐵增加可能改善紅血球生成并對胎兒產生有益的作用Vallet等(2002 )發現妊娠105d時紅細胞壓積及胎兒血漿鐵離子水平與胎兒重和胎盤效率成顯著正相關。因此在母豬飼料中增加鐵的水平或改善鐵的吸收利用率可能對促進胎兒紅細胞生成和胎兒的營養利用。在眾多人醫研究中,也發現鐵與紅細胞生成素有協同作用。
5.促進分娩,減少死產
母豬產程過長導致胎兒窒息,是引起死產最重要的原因。
胎兒過大容易引起母豬難產,因此在懷孕后期除了為母豬提供充足的營養,滿足胎兒快速生長的需要的同時,應該避免攻胎過度,導致胎兒過大。實際生產中通常在懷孕后期飼喂高營養濃度的哺乳母豬料,飼喂量控制不當是引起胎兒偏大的重要原因;另外為保證母豬分娩時宮縮力,母豬充足的能量貯備是必要的,因此建議母豬分娩時背膘(P2)最好能達到18以上,但不要超過22。開發專門的妊娠后期攻胎料成為很多母豬飼料生產企業的選擇。
中鏈脂肪(酸)具有溶解性好,吸收轉運快等特點。在圍產期給母豬飼料中添加中鏈脂肪(MCT)可以給母豬快速補充能量,增加宮縮的力量,有利于母豬分娩的順利進行,減少死產。
圍產期母豬采食量小,容易引起便秘,不利于母豬產道的舒張,從而對分娩不利。因此提高妊娠后期母豬飼料纖維水平,有益于減少或緩解母豬便秘,促進分娩,減少死產。
值得指出的是,難產時使用催產素及人工促產,可能會導致母豬激素分泌的紊亂及產道的損傷,增加產后MMA的發生率,導致母豬淘汰率的增加,降低母豬的使用壽命。
6.提高初生仔豬均勻度,減少弱仔
如前一專題所述,妊娠期母豬營養不佳是導致窩初生重變異的主要原因。盡管仔豬初生重變異與產仔數本身存在較大的相關性,但合理的飼料營養和飼喂策略,可以減少這種變異程度,減少弱仔的比例,提高有效活仔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