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的有毒與無毒理論告訴我們,中藥的治療效能與“有毒”反應,既是相對的,又是密切相關的,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在一定條件下,有毒與無毒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從有毒化為無毒,發揮防治作用,是臨床所需要的;從無毒轉為有毒,不但不能防病治病,反而對畜禽體造成損害,是臨床應避免的。中獸醫醫藥工作者的責任,就是創造條件,促使有毒化為無毒,杜絕無毒轉為有毒,從而提高療效,將中藥的“有毒”反應減少到最低限度。在創造必要條件,化不利為有利時,既要考慮藥物本身各種因素對其性效的影響,又要考慮用藥方法,畜禽體狀況等諸因素對藥物性效的影響,還要認識到這一切都因條件的變化而變化,臨床當隨機靈活變通。
中獸醫醫藥學對中藥毒性的認識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中藥毒性泛指一切中藥的作用或中藥的偏性。中獸醫醫藥學認為中藥的毒性具有普遍性,凡是藥物都是有毒的。狹義的中藥毒性指藥物對畜禽體的毒害性,即指服藥后容易引起毒副反應的中藥。我國歷代本草及現行國家獸藥典將部分藥物標明“大毒”、“有毒”、“小毒”,而對一般藥物不注明是否有毒,即是根據狹義的中藥毒性而限定的。中獸醫醫藥基于對中藥毒性的認識,在臨床的應用中,采取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減毒措施以控制中藥的毒性。
一、辨證用藥
準確辨證,是減毒的必要保證。通過四診合參,辨明病因、病機。然后確定治則、方藥,以減少藥不對證所致的毒副作用。中藥的臨床應用,受到來自畜禽機體多種因素的影響,如體質、年齡、畜別、種屬、肥瘦等方面的影響。一般說,壯齡、公畜、膘肥體滿的畜禽耐藥性強,可投作用強烈或有毒之品,且宜守常量或稍增用量。而老齡、幼齡、母畜、體弱的畜禽耐藥性差,不宜投用強烈或有毒之品,宜用作用較緩或毒性較小的中藥,且宜僅守常量或低于常量。對于不同的病態畜禽,其陰陽盛衰等各有不同,用藥亦當別論。如患畜脾胃虛寒,慎用苦寒之品,以防傷敗脾胃;患畜脾熱胃火盛者,慎用辛熱之品,以免生熱助火;正虛滑脫不禁而邪未盡或又感新邪者,不宜用收斂之品,以防閉門留寇;氣虛陰虧者,不宜單用或大量用辛溫之品,以防再傷氣陰等等。對于不同性別的家畜,特別是母畜,要注意其生理變化而恰當選藥。若用藥正處妊娠期,則應慎用辛熱滑利、破氣攻下、破血逐淤、重墜利水,禁用毒熱藥,以免損傷胎兒乃至墜胎;奶牛在產乳階段,絕不能用麥芽等回乳之品,以防產奶量下降影響效益。
二、講究組方配合
中藥組方嚴格按“君、臣、佐、使”的原則,這是減毒增效的重要環節。方中既有治療主證的君藥,又有協助君藥治療主證的臣藥,特別是方中還有輔助君藥治療兼證或減輕君藥毒副作用的佐藥及引經與調和諸藥的使藥。中藥“君、臣、佐、使”的組方原則為減少中藥的毒副作用提供了一條有效途徑,方劑配伍得當可減少有毒中藥的毒性或改變有毒中藥成份在體內的存在狀況,從而減輕或消除對畜禽體可能產生的不良影響。例如:制約毒性的配伍有二陳湯中半夏與生姜,十棗湯中的芫花與大棗,另有常山與檳榔、烏頭與白蜜等同用;緩解烈性的配伍有大黃與甘草、附子與甘草同用等。另外,為避免因過用寒涼傷陽、溫熱傷陰、滋補滯氣、攻伐傷正,常常通過藥性或功效相反藥物的配伍來緩解或消除藥物的偏性,以使方藥獲得最佳的效用。
三、正確炮制
正確的炮制技術,是減毒增效的重要方法。在中獸醫長期的臨床防治實踐中,積累了許多減毒增效,轉變藥性的炮制方法和經驗。但是,歷代的炮制方法,由于歷史的局限,許多是在前人沒有搞清毒性成分的情況下,依經驗得出,存在著不規范、不完善,甚至不正確之處。特別是含有“大毒”類成分,或某一成分即是該中藥的有毒成分又是有效成分,經炮制后可轉變為毒性小的有效成分,這類中藥要提高其質量,達到更加安全、高效,必須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完全搞清炮制使其所含毒性成分改變的作用機理,才能最終徹底改進炮制工藝,提高中藥質量。如烏頭有劇毒,主要毒性成分為雙酯類生物堿。研究已證明烏頭所含毒性生物堿性質不穩定,遇水或加熱變成了毒性極低,又有藥效的單酯類與烏頭原堿,毒性降低了2000倍左右。同時研究也證明了浸漂處理可加速烏頭堿溶出,干熱處理可使烏頭堿分解,濕熱處理可加速烏頭堿水解。炮制輔料如豆腐不起解毒作用。長期浸泡可使生物堿流失而引起質量下降。所以,烏頭規范化炮制則應:(1)由于輔料不起解毒作用,豆腐等輔料可以省去不用。(2)由于烏頭堿為有效成分,水溶性較強,研究炮制工藝時,應設法改變傳統長時間水浸漂方法,以免成分大量流失。(3)解毒因素已被證明主要是與溫度、時間有關,應研究溫度、時間與烏頭堿結構間變化關系,這樣會大大提高質量。再如:補骨脂有溫腎助陽,納氣止瀉的功能。中獸醫認為其性本大燥毒,炮制的目的是增補溫腎,減低毒性,緩和辛竄溫燥之性。通過研究證明補骨脂素類有效成分隨浸泡天數的增加而含量增加,冷水浸泡激活了補骨脂存在的特殊酶的催化作用,使補骨脂所含有香豆精類化合物結構上的鄰位羥基桂皮酸苷環合成內酯,可使補骨脂素有效成分較生品高3~4倍。另外炒制溫度對有效成分也有影響,溫度增高使有毒副作用的補骨脂酚下降,當炒制160℃為最佳溫度,可使其毒性成分下降1/2作用,毒性隨之降低。以上研究證明,正確的炮制是通過新工藝使其中藥內在成分結構變化而改變毒性,增強了中藥質量,提高了臨床療效。
四、控制用藥劑量
中獸醫習慣將藥物分為有毒與無毒兩大類。從總體看,無毒藥與有毒藥相比,雖有藥性平和,常用治療量大,安全性高等優點,但也不是味味絕對不會對畜禽體造成毒害,故臨床應用應區別對待。在這類常用的無毒藥中,一部分藥物如大黃、芒硝、麻黃等,因其偏性突出,故在加大或超出劑量不合理的條件下,也會對畜禽造成不同程度的“毒害”。另一部分藥物如白術、山藥、茯苓、山楂等,因其藥性平和,對畜體無毒害作用,在應用中雖可超大劑量,也不能不顧病畜的基本情況而無限的加量。對于有毒或大毒的中藥,無論以體內或體表任何方法給藥,均必須嚴格控制劑量,既不可一次過量用,也不可常量持久用。如馬錢子、巴豆、檳榔、附子、大戟、芫花等,盲目加大量或常量久用,都是極端錯誤的。故《次注黃帝內經毒問·五常政大論》云:“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無使過之?!闭f明用藥驅邪去病將愈,即停用或減用原藥,或改用力緩之藥,或加強飼養管理促使畜禽自愈。
五、改變煎藥方法
通過不同的煎藥方法如先煎、后下、溶化、另煎、沖服等,達到增強中藥的療效、減輕中藥的毒副作用的目的。在方劑諸味中藥共煎過程中,可能會發生酸堿中和、取代、水解、聚合、綜合、氧化、變性等化學反應,因而方中藥物分煎、合并與全方藥物共煎的藥效是完全不同的。諸藥共煎可使成分減毒增效。芍藥甘草湯中的芍藥甙的含量明顯高于單味生白芍煎液,說明方中甘草可提高芍藥甙的煎出量。煎煮的方法不當,也對方劑中有效成分含量有影響。含揮發性成分的方劑,煎煮時間愈長,其揮發性成分損失量愈大,如采用回流煎煮,則可減少其損失量。前人對藥物的煎煮十分注意,如銀翹散方后注要求:“肺藥取輕清,過煮則味厚入中焦也?!卑谆募宸ㄖ幸髴笾痢懊资臁保ǚ街杏芯祝4送?,對于影響方劑的療效和安全性的某些中藥的煎煮方法,應予特別注意。如杏仁含苦杏仁甙,煎煮時間過長則水解,產生氫氰酸,而隨水蒸氣逸散,減弱止咳作用;石斛含類脂類生物堿,只有久煮后的水解產物才能起治療作用;而烏頭類中藥,因含烏頭堿有毒,久煎可使烏頭堿分解為烏頭次堿,進而分解為烏頭原堿,其毒性只有原來的1/2000。
六、嚴格質量
中藥的有毒與無毒,常受藥物的栽培、品種、使用部位、產地采集、貯存、制劑及環境污染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臨床用藥,要嚴格把好藥材、飲片的質量關,杜絕偽劣、假冒及霉變中藥的使用。為此,在中藥栽培、采集、貯存、制取及調節等環節嚴格把關,使品種準確而不摻雜偽劣,貯存妥切而不走油霉爛,制劑合理而不偷工減料。做到凡偽劣霉變之藥必棄,凡未經鑒定的代用品不用,不采收農藥或工業三廢污染嚴重地區的藥材,不使用對畜禽有害的殺蟲劑殺滅藥田及藥庫的蟲害。倘若工作懈怠或疏忽,或真假非類,或質劣霉變,或湯、散煎調失度,或制劑違章,毒害旋至。輕則當瘥反劇,重則使畜斃命。
七、加強對中藥毒性的深入研究
中獸醫醫藥不但不否認中藥的毒性,而且對中藥的毒性有深刻的認識。我國第一部中藥專著神農本草經載藥365種,就是按藥物的有毒無毒,養身延年及祛邪治病的不同,分為上、中、下三品。以后歷代本草雖不在采用“三品”分類法,但在具體的藥物上均有有毒無毒的藥性說明,并記載了各種藥物適應癥、炮制方法、臨床經驗,并總結出配伍用藥的“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及服藥禁忌等注意事項,在目前的國家獸藥典中,除一般無明顯毒副作用的藥物外,將有毒的藥物按三級劃分,分別注明為“小毒”、“有毒”、“大毒”,有些藥物還特別作了注明。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中藥防治畜禽疾病的需要,加強對中藥毒性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消除中藥無毒的觀念,防止不合理使用中藥,從有毒化無毒,充分發揮積極的防治畜禽疾病的作用。
1.目前國家獸藥典中雖然對有毒中藥分別注明為“小毒”、“有毒”、“大毒”和“無毒”四類,但其數據的界定大都未在GLP(藥品非臨床研究質量管理規范)條件下,未按SOP(標準操作規程)規范進行嚴格的實驗結果而得出結論,因而,所謂“無毒”中藥可能有一定的毒性。所以建立符合GLP中藥非臨床安全評價中心。在GLP的條件下對藥典記載的有毒中藥的概念進行毒理學闡明,包括有毒中藥的毒性作用機理、用藥劑量、有毒成分的含量測定等,并在GLPT條件下按SOP操作規范規定出大毒、小毒既有毒或最大藥量范圍。在GLP條件下確立每種有毒中草藥的主要度形成分及此要成分,以及這些物質在體內可能的存在狀態和作用的靶器官等諸多方面。
2.中獸醫醫藥對一些有毒中藥認識較清楚,如附子、烏頭、巴豆、馬錢子等藥之毒性。但對某些常用中藥,如馬兜鈴、關木迪、木防己等常用中藥,尚缺乏深入的研究,所以深入進行有毒中藥研究,特別是以前認為“無毒”,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臨床應用它的某些毒性被初步認識,更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3.中藥化學成分復雜,作用部位不甚明確,而復方中藥的成分、作用部位及途徑更加復雜,因而對大多數有毒中藥的作用機制至今不太清楚。所以建立科學的中藥毒性的臨床診斷標準,中藥毒性的臨床治療及強化中藥新藥配方的開發研制過程中急、慢性毒理試驗的研究也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