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雞的產蛋率是影響養雞戶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是提高蛋產量的重要環節之一。根據雞的生理特點及營養需要加強飼養技術,對提高蛋雞的產蛋率有重要意義。在飼養管理上主要有以下方法:
分段飼養
根據蛋雞年齡和產蛋水平將蛋雞的產蛋期劃分為不同的階段,同時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可使蛋雞的產蛋率提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采取二段法或三段法。
二段法是以50周齡時為界,在此之前,雞的身體還沒有發育完全,此時又是雞的產蛋旺期,雞飼料中蛋白質的含量應在16%~17%。50周齡以后的雞身體發育完成,產蛋量也不再提高反而開始下降,因此對蛋白質的需要有所降低,所以蛋白質的水平要控制在14%~15%。
三段法是根據雞的年齡大小分為20周齡~42周齡、43周齡~62周齡和63周齡以后三個階段,在這三個階段中,對飼料中蛋白質的含量分為18%、16%~17%和15%~16%。
分段飼養時,飼料改變要有一至兩周的時間作為過渡期,不要突然改變飼料,這樣會使雞群產生應激反應,影響產蛋量。這種分段飼養方法,可使雞群產蛋高峰提前出現,且提高得快。產蛋高峰持續時間長,既降低了飼料的成本,又增加了雞的產蛋量。
限制飼喂
雞產蛋期限制飼喂可以提高飼料的利用率,節約飼料,降低飼養成本,并能很好控制雞的體重,降低雞的維持需要,增加了雞的生產需要。在蛋雞實施限制飼喂時要考慮雞的品種、環境、溫度、季節等諸多因素,不能千篇一律一概而論。一般認為,飼料中能量限制量以降低8%~10%為宜。
調整飼養
以蛋雞的飼養標準為基礎,保持雞日糧的相對穩定性,不管在什么情況下,飼料的配方不能有大的變動,原料及營養成分不能大變化,要進行微調,使雞有個適應的過程,否則會影響到雞的采食量,從而引起產蛋量下降。每次調整都要仔細觀察雞的采食情況及產蛋量,做到及時發現,找出原因及時調整。只要了解雞的生理特征及它的產蛋規律,加強飼養與管理,并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認真執行每個環節的操作,就能提高雞的產蛋率,達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