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交流實踐經驗,方可見真知:今天與好友河北定州馬強,交流中藥應用問題,深有感觸。如,白頭翁口服液治療豬仔腹瀉,馬強反映,開始用每千克體重0.5毫升,無效,1毫升也無效,漸漸加至2毫升,效果初顯,兩天純中藥基本控制。后來考慮母仔同病之理,豬仔病多是母豬奶濕熱之原因,又讓口服液混入母豬飼料(每千克體重1毫升,母豬體重200千克,用250毫升左右)鞏固治療,不再復發。中藥口服液標準用量,雞每千克體重基本1-1.5毫升,豬每千克0.8-1.2毫升。中藥散劑標準用量:雞每千克體重0.5-1.5克左右;豬每千克體重0.8-1.5克左右。根據情況,略有加減(中藥用量:以病情,配伍,用法,劑型,療程為準)。禽類胃腸短而排泄快,采食多,故相對兌水多,藥物相對濃度低,適口性好;豬胃腸相對長,吸收好,采食少,故相對兌水少,藥物相對濃度高,適口性差。
中藥治禽,其味覺稍弱,適口性好調節;豬味覺敏感,其適口性是中藥制劑的一個難題(注射劑成本高;灌服劑難以規模化操作;散劑-成本低,適口性是關鍵所在)。雞的采食量基本是相對體重的七分之一到十分之一間,飲水量多是采食量的兩倍左右;而豬的采食量是相對體重的三十分之一到四十分之一間,飲水量是采食量的三倍左右。(因品種差異巨大,可能略有差異,僅供參考)。
單位體積用藥-用量相同,采食飲水用量-濃度不同;長勢平均速度-不同,吸收藥物概率不同,用藥理念不同,適口性也不同。 所以,對我們搞中醫藥推廣的技術人員,折算用量(采食量,飲水量,用藥量)很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