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豬嗜血桿菌病又稱格拉澤氏病、纖維素性漿膜炎和關節炎,以5—8周齡仔豬最易感。其他年齡段的青年豬、母豬及種公豬亦可感染。有的以隱性感染或慢性跛行為主。副豬嗜血桿菌病是一種以體溫升高、畏寒扎堆、皮膚潮紅、耳朵發紺、咳嗽喘氣、呼吸迫促、被毛粗亂、皮膚蒼白、漸進性消瘦,有的關節腫痛、跛行,最后排黃色稀便衰竭而死等癥狀為主的疾病。該病已成為當前豬場最危險的細菌性疾病,現將一例副豬嗜血桿菌病的診治情況介紹如下。
1發病癥狀
2011年3月28日,閩侯縣荊溪某養豬戶從外地購進60日齡仔豬100頭。4月3日發現有1/5豬出現異常,表現為患豬發熱,體溫升高至40~41.5℃,精神不振,反應遲鈍,食欲下降,有的廢食,咳嗽,呼吸困難,腹式呼吸,心跳加快,體表皮膚發紅,耳尖發紫,眼瞼水腫,部分患豬出現流濃鼻液,行走緩慢,不愿站立,兩側或一側性跛行,腕關節、跗關節腫大,共濟失調,臨死前側臥、四肢呈劃水樣。
2剖檢變化
剖檢發現有胸膜炎、心包炎和關節炎等多發性炎癥,豬多多論壇http://www.anpig.com/國內第一家專業研究母豬的論壇。有纖維素性滲出,肺臟腫脹、出血、瘀血,肺臟與胸腔發生粘連,腹腔積滿淡紅色渾濁腹水,豆腐渣樣淡黃白色的纖維素性滲出物附著于腸黏膜和肝脾表面:胸腔大量積水,以致打開胸腔時,積水便不斷外溢。心臟包裹一層厚厚的絨毛樣被膜。心臟與胸腔壁粘連,肺萎縮。全身淋巴結腫大,尤以腹股溝淋巴為甚。
3實驗室檢查
3.1染色鏡檢 無菌取發病豬的肺組織、心血、胸水和腹膜面涂片,革蘭氏染色,在顯微鏡下觀察可見革蘭氏陰性的細小桿菌和單個細長的球桿菌,無鞭毛,無芽孢,美藍染色呈兩極著色。
3.2細菌分離培養 無菌取發病豬的肺臟、腹膜、胸水和心血劃線接種普通瓊脂平板,置37℃、5%CO2::培養箱培養48h,搜豬網 http://www.soozhu.com/養豬行業專業化網站。長出無色、透明、濕潤、光滑、邊緣整齊的針尖大小菌落,不溶血。挑取培養的典型菌落接種于血液培養基上,同時在上面接種葡萄球菌,37℃培養24h后發現越靠近葡萄球菌菌落處,該分離菌菌落生長越大,而越遠離葡萄球菌菌落處,該分離菌菌落生長越小的“衛星現象”。挑取培養的典型菌落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見革蘭氏陰性短小桿菌。
4診斷
根據發病情況、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和實驗室檢查結果診斷為副豬嗜血桿菌病。
5防治
1)每噸飼料添加延胡索酸泰妙菌素100g、金霉素300g、阿莫西林300g,拌勻,5~7d一個療程。
2)雙黃連注射液0.2mL/kg體重、強效阿莫西林粉針(0.5g/50kg體重),或雙黃連注射液0.2mL/kg體重、頭孢噻呋鈉粉針(0.5 /50kg體重),每天1次,連用3d。
3)對全群豬用電解質和維生素C粉飲水6d,以增強機體抵抗力,減少應激。同時給予患豬青菜、蘿卜、野菜等青綠多汁飼料。
4)將患豬和未表現癥狀的豬全部分開。隔離飼養,避免相互傳染。
5)徹底清理豬舍衛生,再用消毒藥噴霧消毒,每天早晚各1次,連續噴霧消毒4d,食槽、水槽、用具用2%氫氧化鈉水溶液洗刷,然后再用清水沖洗。經采取上述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10d后逐漸恢復正常。
6小結與體會
1)通過了解,仔豬出售戶沒有進行副豬嗜血桿菌的疫苗注射工作。再加上長途運輸、仔豬疲勞,運輸前和混圈飼養后沒有給予多維電解質、維生素C等抗應激藥物。導致該病的發生。
2)對該病的預防除嚴格消毒和加強飼養管理外,疫苗防疫注射尤為重要,在做好豬瘟、豬藍耳病、豬鏈球菌病、豬偽狂犬病等傳染病防疫注射的同時,也要做好副豬嗜血桿菌病的疫苗免疫注射工作。
3)規模養豬戶應實行自繁自養,如確有必要購進仔豬。要從沒有疫病流行、疫苗注射較為規范的地區購豬,以確保仔豬健康。
4)做好日常預防工作是避免該病發生流行的上策。副豬嗜血桿菌病屬十分典型的條件性疾病。任何應激因素都是發生該病的直接誘因,特別是該病多發于各種原發病之后.盡可能消除各種應激因素和控制其他疾病的流行,該病的發生率將大大減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