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性法氏囊病是個老病,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發現此病以來,它的變化不是很多.傳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種免疫抑制性疾病,流行廣泛,幾乎全世界養禽的國家都有發生。最初的時候致死率比較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出現了超強毒株和變異毒株,并且免疫抑制性也很強。
一、流行特點
傳染性法氏囊病是由雞傳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種危害幼雞(3-8周齡)的急性、高度接觸性、致死性傳染病。雞傳染性法氏囊病毒有經典株、變異株、超強毒株和減毒株,其中減毒株是疫苗株,自然流行的毒株有經典株、變異株和超強毒株,在我國發生比較嚴重的是超強毒株,變異株不是流行的重點。 傳染性法氏囊病在我國流行很廣泛,病毒的致死率很高,在SPF雞上致死率可達60%以上。這個病毒沒有明顯的地域性,各個地區流行毒株的類型、特點都差不多,沒有顯著差異。目前無論是什么樣的雞群和品種都在做免疫,疫苗也很多,但雞傳染性法氏囊病還是在不斷發生,原因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考慮: 第一,毒株的問題。我們所用的疫苗能不能保護流行毒株。 第二,雞群本身的問題。是不是有混合感染 第三,疫苗的問題。疫苗免疫是否得當,毒株是否符合當地流行特點。目前的毒株并沒有突破到疫苗保護之外,如果疫苗使用得當是可以控制該病的。
二、影響免疫效果的因素分析
1、飼養管理等人為因素 有些養殖場采用相同的免疫程序、相同的疫苗、相同的雛雞,卻出現了不同的情況,差異還很大,由此可見,疫苗的保存、使用、免疫途徑、免疫時機、飼養管理水年等人為因素可以決定雞群的免疫效果。 2、母源抗體水平 種雞免疫時會產生抗體,并遺傳給雛雞。如果種雞群的抗體水平層次不齊,那么雛雞所攜帶的抗體水平也會千差萬別。正常情況下雛雞的母源抗體在雞群7-10天時會有一個空白期,如果種雞抗體水平不同就會導致雛雞母源抗體的差異,免疫好的雞群空白期比較短,一般在13-21天出現,而免疫不好的雞群在11天就會出現,免疫空白期的延長直接導致雞群對超強毒的抵抗力降低。 3、免疫抑制病的混合感染 目前混合感染的情況非常普遍,在很多雞場都有發生,我們對部分父母代種雞場進行了免疫抑制病抗體監測,發現26個父母代種雞場免疫抑制病(CAV、REV和ALV)感染嚴重,大部分雞場存在多重感染,甚至部分雞場存在四種病毒共同感染,這勢必影響雛雞的質量。 4、疫苗的問題 匯豐達公司檢測了 17種傳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其中有5種帶有強毒,這些疫苗多是進口疫苗。目前大家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了,但是前幾年一些養殖場的負責人強烈要求我國進口這些疫苗。雖然這些強毒疫苗可以在短期內控制疾病流行,但從長遠來看雞群的免疫力是會下降的。
三、防控對策
1、掌握病原流行病學 一般來說,研究流行病學首先要在雞群中采集樣品,然后進行實驗室診斷,并詳細分析病原,看看這個病原是不是新的毒株,如果不是,怎么用現有疫苗進行保護。 2、建立雞群監測與疾病預警機制 對自己的雞群設定健康標準,并確定重要的監測時間點,然后對數據進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雞群的健康標準要掌握以下資料:即來自同彳雞群不同日齡及相同免疫程序的法氏囊損傷程度、抗體水平等資料。基于這些資料,建立某場或某區域雞群的健康標準。之后就采取應對措施,對病雞進行隔離,并調整免疫程序,加強生物安全和飼養管理。 3、研制安全、高效的傳染性法氏囊病毒疫苗 . 傳統的傳染性法氏囊疫苗有滅活疫苗和活病毒疫苗,新型疫苗有基因工程疫苗。滅活疫苗有全病毒滅活疫苗;活病毒疫苗有弱毒力疫苗、中等毒力疫苗、中等偏強毒力疫苗、強毒力疫苗(hot vaccine)、基因重組活病毒疫苗。對于傳染性法氏囊病來說,中毒偏強的疫苗都不要使用,不管你的雞群是什么情況。 基因工程疫苗有亞單位疫苗(大腸桿菌表達、酵母表達)核酸疫苗(DNA疫苗)、新型疫苗(抗原抗體復合物)、重組病毒載體(火雞皰疹病毒、禽痘病毒、新城疫病毒)。對法氏囊疫苗建議大家配套使用。種雞免疫后,在比較穩寵的情況下,對雛雞使用弱毒疫苗免疫兩次就可以了;如果是蛋種雞群免疫,需要用弱毒疫苗免疫后,再用滅活疫苗加強;如果這個地區有疫情,可以采用滅活疫苗和活疫苗同時免疫,也可以使用中等毒力疫苗緊急控制,雞群平穩了以后轉用弱毒疫苗,切忌長期使用中等毒力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