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病多發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在豬的飼養過程中,疾病一直是飼養過程中需要面臨的重大問題。疾病不僅影響著豬的成活率,生長周期和豬的品質,而且影響著養殖場(戶)的經濟利益,增加了養殖風險。我國是生豬養殖、消費大國,生豬養殖在我國農業生產中意義重大。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我國養豬業發展迅速,其中規模化、集約化養豬發展尤其迅速。然而,目前由于豬在養殖過程中受環境、營養、溫度及個體差異等條件的影響,豬群發病呈現出來的新病不斷增加,一些疾病的非典型化,混合感染、繼發感染等常發生。同時病原耐藥問題日益突出,免疫抑制性疾病及營養代謝病日趨嚴重等特點,使生豬發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因此,在生豬養殖過程中,通過及早的發現豬的疾病并采取適當的措施,對有效控制豬的發病和死亡,降低養殖風險,具有重要的意義。
1 豬病多發的原因
防疫不當,疫苗質量參差不齊、效價低。有的廠家生產的疫苗效價不高,劑量不足,免疫時需要注射多頭份才能產生足夠的免疫抗體。而有的廠家生產的疫苗免疫效果好,但價格貴,經銷商和養殖戶接受困難。
2 營養和免疫
營養和免疫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它們卻是緊密關聯的,在維持身體健康起到致關重要的作用。生產中往往我們只注重營養作為生產性能的一面,卻忽視了營養作為免疫的一面。我們在生豬飼養過程中有以下幾個方面使得豬體免疫力受到損害。設計飼料配方一般只考慮蛋白、能量、鈣磷、賴氨酸等主要營養指標,其他指標難以兼顧,而采用盡量多的飼料原料種類有利于緩解這一弊端。
接種疫苗的目的是使得豬體對某種特異病原具有抵抗力,但是過多接種疫苗會使機體免疫負擔過重,導致免疫系統出現紊亂。疫苗在生產、運輸、保存過程中出現紕漏,疫苗接種過程中的操作失誤,疫苗接種時豬體處于亞健康以及免疫程序錯誤等原因導致免疫失敗是豬場的常見問題。
3 免疫抑制
亞健康的狀態,一旦應激就要發病,這樣注射疫苗達不到應有的抗體水平。雖然注射過疫苗,但豬體內免疫抗體水平低或抗體高度維持的時間可能不會太長,達不到抵御病毒或細菌入侵的目的。霉菌毒素、重金屬、工業化學物質等能毒害和干擾機體免疫系統正常的生理機能。在過冷、過熱、擁擠、斷奶、混群、運輸等應激狀態下,引起明顯的免疫抑制。
4 用藥不當
長期超大量使用抗菌藥物和隨意使用激素藥物,在獸醫實踐中常有超出幾倍到幾十倍的劑量,對于不敏感的微生物,過量使用抗生素,不但不能殺死或抑制微生物,相反會使微生物增加對藥物的耐受性,導致抗藥性的產生,使動物傳染性疫病越來越難治療。給藥療程不足,治療不徹底,病原微生物就有可能在機體內頑強生長繁殖,逐步產生耐藥性,甚至發生變異,給以后的治療造成較大難度。有些專業戶在豬得病之后,打上1~2針后,豬開食就停藥,沒有按照科學的理念堅持1個療程,導致豬病反反復復,增加治療成本。
5 防治措施
豬舍環境好壞直接影響母豬的繁殖性能,而且也是決定豬成長的重要因素。環境是綜合指標,除了保證豬舍的建造標準和衛生狀況,豬舍的溫度、濕度、光照、噪音等也非常重要。有資料表明,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范圍內豬的生長正常,但溫度較高相對濕度較大時,豬寒冷感增加,影響豬的生產性能。光照不僅可以促進豬的血液循環,還可以使皮膚中的膽固醇轉化成為維生素D,是增強機體抵抗力的好方法。噪音能使豬受驚,出現應激反應,導致體內環境失衡,誘發多種疾病,使生產力嚴重下降。此外,豬舍周圍的綠化也很重要,綠色植物蒸騰作用可以吸收大量的熱量,從而使溫度降低。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使豬舍的空氣凈化,將豬呼出的二氧化碳進行清理。生豬在養殖過程中,除做好環境控制外,通過科學合理的用藥也是提高豬的抗病力,減少發病率的重要方式。然而,一些養殖場(戶)并不知道應該如何科學合理的選購和使用獸藥,以及鑒別假、劣獸藥,這給自身養殖業生產埋下了不小的隱患。同時,大量的使用或濫用藥物或者少用不用藥物,疫苗保存不當等并不鮮見。上述情況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養殖風險,導致豬病的復雜化,使豬病難診斷、難控制、難隔離、難處理,人為的增加了養殖的風險。生豬飼養過程中,免疫是預防疾病的最主要方式。春秋兩季是重大動物疫病的高發期,各個地方對于動物防疫均高度重視,通過多種舉措,以確保免疫密度和質量,扎實做好動物防疫工作。但一些養殖(場)戶的認識和觀念卻跟不上,預防為主的觀念淡薄,容易產生麻痹大意的思想,導致在疾病高發期,容易發生豬發病范圍大、難控制的現象。同時,一些剛進入養殖業的人員,由于經驗不足,使得在養殖過程中疾病的發生率升高,死亡率增加,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結束語
目前多數豬場豬群免疫力低下,是導致當前豬病頻繁發生的原因,也是多種病原并發的原因。因此疾病控制的重點在提高豬體免疫力,提高豬體免疫力主要從改善生活環境、加強營養來達到,同時可以嘗試著使用某些免疫恢復劑來恢復機體受到抑制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