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雛是養殖鴕鳥成敗關鍵的一環。雛鳥的好壞直接關系鴕鳥的生長發育,甚至影響到鴕鳥的生產性能。雛鳥的培育是鴕鳥養殖中難度最大的一環。所以,必須全面的了解雛鳥的生理特點,決定飼養管理的具體措施和方法,為雛鳥創造一系列有利于生長發育的環境和營養條件。
1 .雛鳥的生理特點
( l )溫度 初生雛鳥體溫調節功能不健全,全身著生絨毛狀的羽毛,缺乏御寒能力,既怕冷又怕熱。因此,對溫度反應敏感。到4 月齡以上,體溫調節機能逐漸趨于完善,才具有適應外界環境變化的能力。所以,育雛期要嚴格掌握育雛溫度。
( 2 )消化 初生雛鳥消化系統不健全,其營養來源于體內殘留的卵黃,雛鳥在破殼前由臍帶吸收卵黃。卵黃重量達孵化出殼雛鳥體重的1/3,吸收于胃的卵黃可供給雛鳥出殼后4 天的營養,但如果這段時間不供給飼料以補允營養,會造成雛鳥體重的減輕。初生雛鳥消化功能不健全,如果讓其自由采食采食,很容易患卵黃囊炎,引起便秘或腹泄。所以,開食料應喂給容易消化的飼料。
( 3 )外界環境 雛鳥對外界環境反應敏感,膽小,喜群居,缺乏自衛能力。如遇外界刺激便精神不安,奔叫不止。所以,在雛鳥的飼養過程中,要創造安靜的環境,防止外界刺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 4 )抗病力 雛鳥嬌嫩,對外界環境適應性差,對各種疾病的抵抗力也弱。如飼養管理不當,容易患病。所以,對雛鳥應精心飼養管理,提高雛鳥體質,并做好各項衛生防疫工作。
2 .雛鳥的甸養
從出雛至3 個月齡的鴕鳥稱為雛鳥。
剛孵出的雛鳥在最初的24- 72 小時內,可通過本身卵黃囊中的蛋白質和脂肪,提供生命活動所需營養。但72 小時后,卵黃囊營養逐漸耗盡,雛鳥開始進食。此時,理想的飼料是配合營養豐富的育雛料。其特點是蛋白質含量要高,需18 % -20 % ,能量適中,易于消化。當缺乏專用的雛鳥料時,也可用嫩綠的菜葉、多汁的青草、煮熟切碎的雞蛋等作為開食料。雛鳥達6 周齡后,可在飼糧中補充壓碎的谷實塑料、大白菜、蘿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