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不少個體飼養戶因飼養方法不對路,致使養牛的經濟效益難以上去。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清毒意識不強 不少養奶牛戶認為牛抗病力強,不需講究,結果往往使奶牛發病死亡。要認真做好消毒工作,冬春每周對牛舍及周圍環境消毒一次,夏秋每周消毒兩次,并做到飼料、飲水衛生,嚴防喂霉變的飼料。
急于求成 不少奶牛戶在犢牛出生未足18月齡,體重僅有250公斤時就配種,第一胎常發生難產,陰戶破裂,繼發子宮內膜炎,影響了下一胎正常繁殖。因此,養牛戶不能急于求成,應加強犢牛、育成牛的飼管,達到350-400千克(為犢牛初生重的10倍左右)方可進行初配。
超量擠奶 一般奶牛泌乳期為305天,但由于奶牛年齡、胎次、膘情及飼養水平等因素的影響,有時泌乳期延長或縮短。而一些奶牛戶,從產后一直擠到沒有奶時方停止擠奶,結果奶牛過度消耗體內營養,致使奶牛發情不明顯、性周期紊亂,較難受孕進而影響到泌乳量的提高。所以必須在泌乳期內擠乳,讓奶牛有充分時間彌補體內損失的營養,為奪取下胎較高的產奶量打下基礎。
干奶期減料 奶牛經過產犢泌乳,體內營養損失多,加上懷孕,胚胎發育對營養的需要,均需在干奶期恢復補充,不少養奶牛戶誤認為不擠奶時應喂料差些,大幅減少精料喂量,結果造成臨產前呈下等膘情,產犢費時,犢牛體質弱、母牛產奶量低。由此可見奶牛除剛干奶后幾天和臨時產前幾天適當減少精料喂量外,干奶期喂料量以占母牛體重的0.8%-0.9%為宜。
系樁拴養 大多數養奶牛戶不分四季把母牛用繩系頸部拴養,從不讓奶牛運動,不僅限制了犢牛活動,而且嚴重阻礙了犢牛的生長發育,導致奶牛難產,胎衣不下,發情不明顯、體質差等不良反應。所以應讓犢牛在犢牛欄內自由活動,定時飼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