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場經濟效益的高低取決于生產成績的好壞,生產成績很大程度取決于母豬飼養管理水平。實際生產中很多是由于沒有把一些細節做好而造成母豬生產性能不能得到最好的發揮。
1后備母豬的管理
1.1提供良好的飼料
為后備母豬提供良好的飼料,粗蛋白要求≥16%,且要保證原料的新鮮。如果沒有后備母豬料,可用哺乳母豬料來代替,以保證充足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供給。實驗表明蛋白質對后備母豬初情期影響明顯,飼喂10%的蛋白質飼料的母豬比飼喂14%蛋白質的母豬初情期推遲19d。
1.2要保證后備母豬有一個良好的環境。
1.2.1后備母豬的理想溫度為19℃~21℃,熱應激可延遲母豬的初情期,并增高卵巢卵泡囊腫的發生率。
1.2.2密度:水泥地面1.5m2/頭,漏糞地板1.2m2/頭。光照:每天光照14h~16h,光照強度50Lex。
1.2.3保證室內空氣的新鮮。舍內氨氣濃度達到20mg/L~35mg/L,200日齡達到初情期的母豬會減少30%。
1.3保證自由采食后備母豬要保證自由采食
研究發現,采食量為自由采食量的50%,初情期會大大延遲;采食量為自由采食量的80%~85%,初情期大約延遲9d。
1.4公豬誘情
1.4.1后備母豬達到160日齡左右開始用公豬誘情,2次/d,誘情的效果是老公豬好于年輕公豬、性欲強的公豬好于性欲差的公豬、直接接觸好于間接接觸(公豬外激素的氣味只能傳1m遠);
1.4.2每欄30頭母豬以下的放1頭公豬,如果超過30頭則要放2頭公豬,接觸的時間每欄不低于20min;
1.4.3誘情最好用結扎公豬(國內還比較少見),公豬沒有結扎則要人看管,防止偷配。
1.5建立檔案卡
后備母豬要建立檔案卡,記錄每天發情情況,這樣就及時了解每頭豬的發情情況,為配種作準備。配種時母豬至少發情2次~3次,初配體重要達到要求。
1.6輸精前
輸精前15d進行短期優飼,保證每頭豬最大采食量,飼喂2次/d~3次/d。
1.7疫苗注射結束后
疫苗注射結束后抽取部分母豬血液進行化驗,檢測抗體水平;如果全部合格,可以正常配種;如果部分不合格,則要查找原因,進行補防。
2妊娠母豬的管理
妊娠期的目標是在妊娠期母豬背膘增加2mm,保證母豬在泌乳期能正常采食;在泌乳期背膘減少2mm,斷奶后4d~6d能正常發情配種,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從而減少非生產天數。妊娠中期過量飼喂是現在的通病,過肥的母豬會降低泌乳期的采食量,采食量低泌乳性能就差,仔豬生長慢,容易得病及拉稀,增加斷奶仔豬的生產成本。
2.1胎次結構
理想的母豬群構成是以年替換率45%為基礎的,以配種時計算,后備母豬第一胎后,只有92%的豬進入下一周期,第二胎后只有85%的豬被保留,第三胎后只有75%的豬繼續生產,六胎以上的豬只要生產性能降低立即淘汰。豬場理想的母豬胎次構成見表1。
2.2喂料
妊娠0~30d,正常體況的經產母豬和初配母豬飼喂1.8kg/d~2.0kg/d,膘情差的母豬飼喂2.5kg/d;30d~100d,正常體況的經產母豬及初配母豬飼喂2.0kg/d~2.3kg/d,肥胖的母豬飼喂1.8kg/d~2.0kg/d,膘情差的母豬2.5kg/d~3.0kg/d;在妊娠最后2周,對正常體況的初配母豬及經產母豬在正常飼喂基礎上每天再增加1kg,肥胖母豬不增加,110d后減為1.8kg/d,直到分娩,這樣可以減少MMA綜合征,以及減少死胎的發生。每周固定一天對所有母豬進行評分,體況與實際妊娠日齡不符的母豬及時調整飼喂量。
2.3控制體重
初配母豬第一胎增重應控制在45kg內,第二胎控制在25kg,第三胎及以上控制在18kg~20kg。
2.4特別關注
輸精后10d~17d,胚胎漂浮在子宮內直到著床,因此妊娠前3周要對母豬特別關注,任何刺激都會導致懷孕失敗或降低產仔數,這個階段盡量不要注射疫苗,妊娠前30d也不要轉移豬群。
2.5按胎次分圈飼養
初產母豬斷奶后應關在一起飼養,仔細觀察它們。不要把初產母豬關在體重相差太大的母豬、老母豬或有攻擊性母豬旁邊。
2.6公豬誘情
母豬斷奶后當天開始用公豬對其進行誘情,每天1h,斷奶母豬每天飼喂2次,保證最大飼喂量,以盡快恢復膘情發情配種,斷奶母豬應放在定位欄飼養而不是大欄。
2.7查情配種
2.7.1斷奶母豬、后備母豬、妊娠21d的母豬每天查情2次,流產母豬、空懷母豬每天查情1次。
2.7.2在不影響配種計劃的情況下,斷奶前2d及斷奶7d~14d后的母豬不要配種,等下個情期再配,以免影響生產成績;較早斷奶的母豬在斷奶21d內不要配種,即使發情也不配。
2.7.3確定母豬發情后轉入配種區域2h后輸精,這樣可有效避過不應期,輸精前母豬不能接觸公豬。
2.7.4每頭每天輸精1次,一直到不能出現靜立反應為止。
2.7.5輸精時用兩頭公豬刺激母豬,第二頭公豬應在第一頭公豬后1.5m,加強刺激母豬子宮的收縮,5頭豬輸精完畢后再趕1頭公豬繼續刺激2h,促使母豬對精液的吸收。
3泌乳母豬的管理
泌乳母豬的管理是盡可能地提高母豬的采食量,減少膘情的損失,促進母豬斷奶后盡快發情配種,斷奶發情配種間隔與哺乳期的采食量呈負相關。以及母豬炎癥的治療,為下一周期母豬群高分娩率作準備。
3.1泌乳母豬的飼養管理
3.1.1產仔前室溫控制在16℃~20℃,產后第一天至第三天室溫控制在20℃~22℃,產后第四天至斷奶室溫控制在18℃~20℃,保持空氣的新鮮。
3.1.2每天多次飼喂,用自動喂料器,母豬想吃就有新鮮的飼料從料斗下來。
3.1.3分娩1d后就充分飼喂,哺乳期失重嚴重的青年母豬應提前斷奶。
3.1.4料槽設計:料槽底部離產床不應超過3cm,有很多場離產床7cm~8cm,不方便母豬吃料,且料槽兩邊吃不干凈。
3.1.5供水:飲水器應在左邊離地面75cm~90cm處,水流至少1.0L/min~1.2L/min,飲水不足也影響采食量。
3.2降低死胎
3.2.1死胎隨母豬年齡、胎次增加而增加,5胎以后顯著增加。這就是為什么只有6胎以上母豬出現生產性能下降立即淘汰的原因。
3.2.220%的死胎出現在最后3頭仔豬,因此老母豬在產仔的后期采取注射催產素和人工助產方式以減少死胎的發生。
3.2.3夏季的熱應激也會增加死胎。
3.3催產素的使用
3.3.1在使用催產素前檢查產道是否有仔豬,確定沒有仔豬后對確實需要的母豬使用,5胎以下的母豬盡量避免使用。
3.3.2盡量避免在6頭仔豬出生前注射,每次分娩不超過2次注射,間隔2h以上,同時每次注射劑量不多于10IU(通常是0.5mL)。
3.4母豬炎癥的治療
母豬產后不食應檢查是否發熱,體溫超過39.7℃,應使用抗生素和退燒藥治療,更重要的是檢查胎衣和死胎是否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