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增生性腸炎(Porcine proliferative enteropa-thy,PPE)又稱豬回腸炎或壞死性腸炎,是由一種生存于細胞內的革蘭氏陰性桿菌一胞內勞森菌(Law.sonia intracellularis)引起的。是主要發生于生長育肥豬和成年豬以出血性、頑固性或間歇性下痢為特征的消化道疾病。
1病原及流行病學
豬增生性腸炎的病原為胞內勞森菌。很多豬在感染活躍期會排放出大量細菌,在接種1~3周后的糞便中可檢出大量細菌,感染豬可持續排菌4~10周。病菌一旦被排放在豬場外界環境中.能夠長時間存活于豬只糞便中,從而造成豬場持續性感染。豬增生性腸炎發生于世界各地,特別是在歐美等國家和地區,亞洲國家豬場的發病率也逐年上升我國豬場豬增生性腸炎的感染率也相當嚴重,對廣東、海南、湖北、廣西、福建和河南6個省的33個豬場采集l650個血清樣品進行檢測,所有33個試驗涉及的豬場都感染過增生性腸炎(100%),不同年齡豬和不同豬場之間感染存在差異,后備母豬和母豬感染情況最嚴重,感染率在50%~l00%,3~10周齡仔豬感染率最低,一般小于50%,但13周齡大小的仔豬感染顯著增加,可高達90%患豬和帶菌豬是該病的傳染源。應激因素的發生是該病暴發的一個征兆。如長途運輸、轉群、混群、濕度過大、晝夜溫差過大、飼養密度太大等:頻繁引種;頻繁接種疫苗;抗生素類添加劑使用不當:豬群中存在免疫抑制性疾病(如PRRS、圓環病毒病):飼料中的霉菌毒素超標;豬場同時存在的其他腸炎的病原如豬痢疾、沙門氏菌等因素都可以促發增生性腸炎。白色品種豬,特別是長白和大白品種豬以及白色品種豬雜交的商品豬易感性較強。
2臨床癥狀
有急性型與慢性型之分。患豬中,急性型占的比例小,慢性型占的比例大。不管是急性型還是慢性型,如無繼發感染,體溫一般都正常。急性型的患豬.主要表現為急性出血性貧血。首次出現臨床癥狀排柏油樣黑色糞便或血樣糞便,大約有半數患豬不久就虛脫死亡,也有的僅表現皮膚蒼白,未發現糞便異常而在掙扎中死亡。慢性型的患豬,表現為同一豬欄內不時出現幾頭腹瀉的豬,間歇性下痢、糞便呈稀薄不成形糊狀或不成形,多呈水泥樣的灰色,也有黃色的,混有血液或壞死組織碎片,這些豬雖然采食量正常,但生長速度減慢,表現在6~20周齡的生長豬體重大小不一。部分表現為厭食,對食物好奇,但往往吃幾口就走,精神萎糜,弓背彎腰,皮膚蒼白.消瘦,生長不良,甚至生長停止或下降.病程15~25d.有的形成僵豬,有的在衰竭中死亡。大部分慢性感染的患豬可以在發病4~6周后恢復,食欲恢復“正常”。但與正常豬相比,平均日增重降低6%~20%,飼料轉化率降低6%~25%。
3病理剖檢
剖檢特征是小腸及回腸黏膜增厚、出血或壞死等;漿膜下和腸系膜常見水腫,腸黏膜呈現特征性分枝狀皺褶,嚴重時似腦回。壞死性腸炎的病變有的整個腸壁變厚、變硬,像一條橡膠管,有的還可見潰瘍.腸黏膜表面覆蓋有黃色、灰白色纖維素性滲出物.嚴重的可見壞死性腸炎。出血性腸病的病變類似于增生性腸病,但很少波及大腸,主要在小腸末端.表現為小腸壁局部增厚,腸腔內有血液,結腸內積有含血的糞便。
病理組織學變化為腸腺上皮細胞顯著增生.未成熟的腸腺上皮細胞畸形排列,代替了正常的黏膜結構。
4診斷
根據典型的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可作出初步診斷,但確診必須結合實驗室診斷。實驗室診斷包括硝酸銀染色鏡檢、聚合酶鏈式反應(PCR)、ELISA、間接免疫熒光或免疫過氧化物酶技術。
需要做好與豬痢疾、腸道螺旋體感染、沙門氏菌病、豬瘟、圓環病毒病等的鑒別診斷。
5防治與討論
5.1加強飼養管理,加強豬場的滅鼠工作最好實行全進全出,嚴格執行消毒措施,按照清洗一消毒一空置一消毒一進豬的方式進行。由于胞內勞森菌對一般的消毒劑有抵抗力,但對季銨鹽和含碘消毒劑敏
感。可以選擇百菌消1:300進行消毒。減少轉群、運輸、溫度、濕度、密度及更換飼料等方面的應激。實行引種lO周隔離制度,在隔離期內每月添加敏感的抗菌素80%樂多丁l25 g/t.7~10 d。
5.2免疫接種鑒于我國目前豬場的環境狀況及豬場疾病的流行情況,豬場靠疫苗的免疫來控制是不太現實和經濟的。最有效的是選擇最敏感的藥物進行預防和治療。對于豬場環境衛生良好及疾病壓力不大的豬場,可以考慮結合使用疫苗進行免疫.以提高其防控效果。可以口服接種德國勃林格公司的無毒活疫苗。在接種口服活菌苗時,要求接種疫苗前后3d不能使用抗生素。
5.3藥物防治
5.3.1藥物選擇 樂多丁(泰妙菌素)是防治胞內勞森菌確實且經濟有效的抗菌素。樂多丁Rodotium(比利時浩衛制藥公司生產)的活性成分是延胡索酸泰妙菌素,是一種動物專用抗生素。
5.3.2 藥物使用方法由于母豬起到胞內勞森菌儲存宿主的作用,并將病原傳給仔豬。仔豬則攜帶病菌從哺乳期傳到保育期、育肥期,這期間是排菌并引發傳染的主要時期。且常并發或繼發其他細菌感染.如沙門氏菌及螺旋體等。因此,在進行藥物預防時.要注意加藥的階段安排及藥物使用方法,可以按照以下方式進行,飼料中添加80%樂多丁l25 g+強力霉素200 g,后備母豬配種前每月加藥連用7~10 d;生產母豬產前產后各連用7d,可有效降低仔豬增生性腸炎的早期感染;在斷乳仔豬換料后連用l0~15 d,不僅能有效預防豬增生性腸炎、豬痢疾,而且可有效預防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的細菌性感染。
5.3.3 藥物治療對患豬可以按每千克體重肌肉注射10 mg泰妙菌素或泰樂菌素,2次/d,連用2~3 d.也可用樂多丁飲水(60 mg/L),連用5 d。慢性病例可用樂多丁50 mg/kg,連用15 d。
5.3.4用藥時機當豬場流行豬增生性腸炎時,最適當用藥時機是感染后立刻用藥,這樣可以通過自然感染的機會發展自體免疫。豬場可以采用血液及糞便來檢測豬只抗體水平或排毒時間,以找出使用抗生素治療的最適當時機。這樣,既可以降低或限制感染豬臨床癥狀的發生,而且能自然發展一定程度的免疫力。
在治療時經常會出現治療失敗,筆者碰到最多的情況是藥物選擇不正確和用藥時間太短。急性的往往還和用藥時間太遲有關。究其原因,由于大量胞內勞森菌定居于未成熟的上皮細胞中,引起旺盛的
細胞增生。在細胞增生的基礎上,由于機體的代償和修復作用,使病變重疊發生,隨著表面纖維化反應的延伸及向縱深發展,炎性變化范圍凝結、壞死,形成壞死性腸炎病變。隨著病變的進一步發展.有些豬發生肉芽性組織增生,導致纖維性組織滲出和肌肉肥大,形成局限性回腸炎病變。因此,如果沒有選擇敏感的藥物和連續用藥10~15 d,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廣大獸醫工作者和養殖戶在防治該病過程中要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