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養殖給當地養殖者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但生豬養殖業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市場因素、疫病流行、飼養管理不當等都會使其經濟效益受到影響。因此,養殖者應加強飼養管理,有效防控生豬疫病,以確保生豬養殖的效益。
1.冬季氣候對養豬的影響
我國冬季晝短夜長、晝夜溫差大、氣溫低,北方與中部大部分地區的氣溫在0℃以下,加之因為豬舍設計、豬場管理水平等原因,故在冬季我國養豬場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1)寒冷管理較差的養豬場保溫措施簡單,舍內外溫差較小,豬只攝取的能量有相當部分用于抵抗寒冷,影響了豬只的增重和飼養效益。
(2)潮濕冬季為了增溫保暖,大多數養豬場采取關閉豬舍門窗、降低通風強度的措施,通風的減少,增加了豬舍的相對濕度。這種低溫高濕的環境,會使豬增加寒冷感,豬的抗病力減弱,病原微生物繁殖增快,會嚴重影響豬的生產性能,特別對仔豬危害更大。
(3)有害氣體冬季為了保溫,豬舍長期處于相對封閉狀態,CO、CO:、NH4、H2S與可吸人顆粒物含量大大增加,對豬只有著嚴重的刺激。
(4)賊風一些豬場為了在夏季增強通風降溫,豬舍設計為開放式或半開放式,窗戶、地窗采用“花格”設計,豬欄用鋼管,地面采用漏縫地板。到了冬季則采取覆蓋薄膜、飼料袋等方式堵住窗口、通風口,如果管理不細致,這樣很容易從裂縫、缺口、窗縫、地溝等處吹進賊風,不僅降低舍溫,更易引起豬感冒、中風、風濕等疾病。
2.冬季氣候特點給養豬帶來的困擾
(1)豬只生長速度慢冬季嚴寒,豬只為應對寒冷,必然會加大采食量以增加機體代謝產熱來維持體溫,當豬場管理不到位,出現日采食量有限、日糧營養不夠、環境刺激過度時,就會出現豬只采食量的加大、飼料利用率降低、日增重減少、生長速度緩慢等情況,從而導致飼料浪費嚴重、養殖成本增加、養殖效益降低。
(2)母豬生產效益低據研究,母豬情期的受胎率冬季最高,但很多養殖場冬季的管理技術及設施水平較低,應對寒冷能力差,使母豬營養儲備不夠,造成懷孕母豬早產、流產、產弱仔情況的發生,也導致仔豬出生重與斷奶重不足,使母豬產仔率及仔豬成活率受到嚴重影響。
(3)豬群疫病暴發多冬季為了增溫保暖,需要門窗關閉、降低通風強度,使豬舍長期處于相對封閉的環境,但通風不暢會導致舍內濕度過高以及CO、CO2:與可吸入顆粒物含量都大大增加。過多有害物質會使豬群免疫力下降,呼吸道疾病發生機會增加,也會使已有的疾病癥狀加重。
3.提高冬季養豬的管理措施
冬季養豬可以通過加強管理,提高飼養水平,降低冬季氣候對豬只的影響,從而提高生產效益、加快生長速度、減少疾病暴發。
(1)豬場管理
A.做好應對準備冬季來臨時養殖戶要在防寒準備方面多做工作。一是加強檢查與維修。二是要做好儲備工作。三是關注天氣預報。四是合理安排飼養員的假期。
B.加強溫度調控對初生仔豬,在使用供暖設備保持產房溫度在22℃、25℃的同時,也應選用仔豬電熱板、紅外線燈泡等加熱設備為仔豬保育箱提供熱源,使仔豬有一個溫暖干燥的生存環境,減少因溫度低引起的腹瀉及其他疾病的發生(保育箱溫度應保持在33~35℃)。
C.控制舍內環境每天利用中午高溫時段,打開門窗通風,平時定時開關抽風機換氣,降低因糞便存積而產生的有害氣體的濃度,換入新鮮空氣,以利于豬的生長發育。
(2)豬只飼養
A.調整日糧配方:冬季調整飼料配比、改變飼料結構,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母豬妊娠80d后,在母豬日糧中添加油脂或熟化大豆,可以增加母豬營養,促進胎兒快速發育,同時可增加胎兒的能量儲備和提高母豬泌乳期的營養儲備,從而提高仔豬存活率;在生長育肥豬日糧中用大豆油代替飼料中2%的麩皮,控制好飼料的粉碎細度(30kg以下的肉豬,顆粒直徑在0.5一lmm;30kg以上的肉豬,顆粒直徑在2~3mm),可提高豬只采食量、增加飼料利用效率、提高生長速度。
B.調教排便規律:調教豬定點排糞尿是保持圈舍清潔干燥,保證豬健康的主要措施之一。
C.誘導白天產仔:在實際生產中,有70%以上的母豬是在晚上產仔的。
(3)疾病防疫
A.自繁自養、全進全出:堅持自繁、自養、自育的原則。盡量做到養豬生產各階段的全進全出,同一棟豬舍內的豬日齡相差不要超過2周,減輕病原在場內的水平傳播。
B.規范免疫程序:選用氣喘病疫苗和飼料中添加土霉素、枝原凈、金霉素等能有效控制氣喘病的發生;每年10月份注射傳染性胃腸炎和流行性腹瀉二價苗和飼料中添加硫酸新霉素、硫酸粘桿菌素,可控制或預防育肥豬冬季大面積腹瀉;冬季是極易暴發五號病的季節,不同階段的豬只均可發病,因此要注重疫苗的注射,避免漏防。
C.堅持定期消毒:通過消毒可殺滅空氣中病原微生物,減少豬只與病原微生物的接觸。消毒藥物要輪換使用。豬舍門前消毒池可用2%燒堿溶液,舍內消毒可用百毒殺、季銨鹽類等,舍外環境、下水道、排污溝可用3%燒堿溶液,空舍消毒必須先清洗,再用福爾馬林熏蒸,最后用2%燒堿溶液、過氧乙酸等消毒劑進行徹底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