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降低豬群感染疫病的風險,豬場應該堅持自繁自養的原則,盡量避免外購仔豬。如果豬場存在外購仔豬的必要,也應該在運輸、隔離、馴化等方面強化管理,加強對各種疫病的免疫,對存在細菌性感染的豬群使用抗菌藥物,防止疫病的擴散。
1 抗應激與消毒
外購豬的過程中,豬場管理人員一定要注意運豬車在各節點的消毒、不同季節運送時間的把握和裝卸勿粗暴;將仔豬裝車時要使仔豬空(平) 腹,即進食2~4小時后再裝車;司機要注意盡量選擇平路,不急剎車、急轉彎,要防滑、防傷、防熱、防曬、防寒、防風、防雨。因為應激會造成豬群疾病與亞健康狀況,造成新陳代謝紊亂及免疫抑制,抵抗力隨之下降。可以適當投喂抗應激藥物,如綠益態,每噸飼料中添加1 kg,連續1周,既能抗應激,又可調節腸道菌群平衡,改善食欲。消毒可以減少病毒在車與豬、豬與豬之間的傳播,同時可避免運輸中途空氣中的病原體附著在豬身上造成感染。
2 隔離與馴化
目前發現,單純的高致病性PRRSV 變異株并不一定能致病,而不同的變異株混合時最易發“高熱病”。新群與舊群之間的免疫力、抗體水平、帶毒株等各方面存在差異,如果貿然混群,兩個群體都存在風險,必須隔離一段時間方可混群。隔離不僅可以維持原有豬群的健康狀態,而且可以讓新引進的豬群逐漸適應本場的生產流程和管理,最大限度地減少新群和舊群的死亡風險。馴化可以讓兩個群體相互適應,對雙方所帶的病原體都能產生好的免疫力。主要有如下兩種方法:①將新群與舊群分開飼養一段時間,如60 天,這就是一種馴化;②逐步接觸與暴露,先少量接觸。
3 基礎免疫與抗體水平低下
絕大多數豬場都存在著免疫抑制的問題,故免疫應答能力也隨之下降,抗體水平也不會高。長途運輸與冷、熱等刺激也會造成抗體水平的下降。所以新進豬群要進行豬瘟、豬偽狂犬病、口蹄疫的補免。豬瘟是豬最危險的“敵人”,至少補充免疫一次。豬偽狂犬病使生長豬呼吸道的上皮組織遭到破壞,以致生豬對支原體、副豬嗜血桿菌等更易感,應補免一次。對于口蹄疫,建議加強免疫兩次以上,這樣抗體水平就會提高,還要視周圍疫情情況決定是否免疫第三次。
4 支原體肺炎(喘氣病) 與細菌感染
對于支原體肺炎(喘氣病),建議給藥方法如下:90~100 日齡時用藥,可預防和控制所謂的“13 周齡墻”。豬呼吸道綜合癥(PRDC) 多發于13~20 周齡的生長育肥豬,在亞洲多發于30~40 kg 階段,被稱為“13 周齡墻”。對發病群可以脈沖式給藥,先加量后減量,連續使用7~10 天。呼吸道的細菌(繼發) 感染主要涉及四大細菌,分別為鏈球菌、副豬嗜血桿菌、胸膜肺炎放線菌和巴氏桿菌。針對這些細菌,可以用萬特肺靈,每噸飼料中添加600~800 g。
5 藍耳病病毒與圓環病毒的凈化
藍耳病是條件性疫病,如果將圓環病毒這個主要幫兇控制好,藍耳病就很難暴發。而提高豬的環境舒適度是對付豬圓環病毒2 型(PCV2) 最根本的措施。豬場可以使用治嗽靜穩定藍耳病(每噸飼料中添加1.5 kg,連用兩周),用并可清(每噸飼料中添加1 kg,連用一周)加疫苗的方法控制豬圓環病毒病。
6 頑固性腹瀉
由于藍耳病與圓環病毒病的反復感染可以形成免疫抑制,使豬只對于腸道病原體的抵抗力下降,大腸桿菌、沙門氏菌、螺旋體都可以引發頑固性腹瀉。防控頑固性腹瀉,需改善環境與飼養密度,凈化藍耳病,控制圓環病毒;注意營養全面平衡與霉菌抑制;使用藥物治療與微生態調節。可以聯合使用敏感藥物和腸泰,如果僅僅是細菌性感染,可以在每噸飼料中添加腸泰1~2 kg;如果是回腸炎,同時使用治嗽靜和腸泰;如果是痢疾,同時使用治嗽靜和腸泰,也可以同時使用痢菌凈和腸泰。
7 免疫與保健程序
外購豬混群前建議免疫及保健程序如下:第1~2周,添加消除應激、改善腸道菌群平衡、增加食欲的藥物,如綠益態,注意進場消毒;第2 周,注射豬瘟、豬偽狂犬、口蹄疫疫苗,隔周加強免疫一次,同時加喂提高免疫應答能力的藥物,如并可清;第3 周,使用抑菌藥,防治支原體病、傳染性胸膜肺炎、鏈球菌病、回腸炎等,抑制藍耳病病毒復制,如萬特肺靈、治嗽靜、附優特樂,保持飲水衛生,可使用飲水凈化劑;第4 周,注射豬瘟、豬偽狂犬、口蹄疫疫苗,加強免疫1 次;第5 周,使用驅蟲藥物,如樂去從;第6 周,使用凈化細菌等病原體的藥物,注射豬瘟、豬偽狂犬、口蹄疫疫苗,加強免疫1 次;全程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劑,如霉吸安,防止霉菌毒素引發的免疫抑制與中毒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