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豬產后不食是生產母豬的常見病征,其癥狀表現不一,只有找出致病原因,才能減少仔豬死亡,提高母豬的生產性能。
消化不良型不食
若母豬產前1周內喂料過多,分娩當天未減料,或產后1-2天過早加料,或母豬產后吞食了胎衣,使胃腸消化功能暫時性降低或失調,導致消化不良。母豬表現為精神差、頻頻起臥,體溫不升高,大便稀、食欲減少,只愛喝稀飯湯或吃些青菜葉子等,嚴重者不食。
按理,在產前1周要根據母豬體況逐步減少喂量,每日可減100-200克料,分娩當日可不喂料,如母豬有食欲可喂0.5公斤精料或0.5-1公斤麥麩水,分娩后1-4天內,逐步增加母豬喂量,每日增加500-750克料,至分娩后5-7天加到飼養標準或不限量飼喂。另外,不讓母豬吞食胎衣。
若養豬戶不按要求加料將導致不食。對上述消化不良型不食母豬可在料中添加胃蛋白酶10克,酵母片40-50片或每天喂給25克小蘇打,分2-3次溶于飲水中投給。嚴重的可用黨參、當歸、紅花、白術、川芎各15克、丹參、茯苓各18克、陳皮20克、神曲50克、甘草10克,水煎灌服,每日1劑,連用3天,效果較好。
體質虛弱型不食
此類型病常見于農村母豬散養戶,由于妊娠期間飼料中缺少蛋白質、礦物質及維生素,造成營養物質缺乏而致母豬體質虛弱,加上產后過度疲勞,表現精神不振、瘦弱,結膜蒼白、被毛粗亂,大便干燥,食欲較差。
農村散養母豬在妊娠期要加強飼養管理,飼喂富含蛋白質、礦物質及維生素的全價配合飼料,并補充青綠多汁飼料以預防該病。患豬可用50%葡萄糖液60毫升、維生素C10毫升、混合靜脈注射,肌注安鈉加10毫升、維生素 B110毫升。或用黨參、神曲、當歸、枳殼、熟地各20克、白術、川芎、黃芪各15克、遠志10克、甘草10克,煎水喂服,每日1次,連用3次。糞便干硬母豬,要多飲水再喂些人工鹽。
產后癱瘓型不食
母豬尤其是后備母豬在妊娠期飼料中鈣磷比例失調或二者缺乏,或維生素D缺乏,造成母豬血鈣下降。另一方面,母豬分娩后,大量血鈣隨泌乳排泄到初乳中,同時分娩時雌激素分泌增多,降低對食物中鈣的吸收,血鈣迅速降低,導致母豬站立困難、癱瘓。表現為精神沉郁,輕者站立困難,重者臥地不起。體溫正常或偏低,大便干燥,并出現食欲不振或廢絕。
此類患豬可靜注10%葡萄糖酸鈣50-150毫升,或10%氯化鈣20-50毫升;肌注維丁膠性鈣5毫升,每日1次;并加強母豬的護理,勤消毒,防止褥瘡。
產后發熱型不食
1、病因及癥狀該病有兩種類型:
①產褥熱:母豬分娩時,軟產道受到損傷,局部發生炎癥,病原微生物主要是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化膿性棒狀桿菌、大腸桿菌,這些病原微生物進入血液,大量繁殖,產生毒素,引起生殖器官和全身性病變。產后母豬體溫升高至41℃,常臥地不起,四肢末端及耳尖發冷,泌乳減少,呼吸加快,有時陰道中流出帶血味分泌物,并出現不食或少吃。
②母豬無乳綜合癥:由于母豬內分泌機理紊亂;母豬分娩時間過長,胎衣不下或胎兒滯留引起子宮炎;母豬體弱臥地不起并出現乳房炎;加上豬舍通風不良、衛生條件差、濕度大、夏熱冬冷、噪音等環境應激;營養障礙、代謝紊亂等原因引起不食。母豬表現為產后食欲不振,嗜睡,乳房紅脹、變硬,不給仔豬哺乳,體溫升高,陰道流出膿性分泌物。
2、防治措施:
要求母豬分娩舍清潔衛生、干燥,并控制好溫、濕度,減少噪音和其他外源性應激刺激;如發現母豬糞便較硬或便秘,飼料中添加輕瀉劑類藥(每噸飼料添加1.8公斤硫酸鈉);助產時注意消毒,切勿損傷子宮及產道,如有損傷應及時處理;
在產前7天開始在母豬料中添加復方新諾明或恩諾沙星,分娩當日或次日給母豬注射1毫升的律胎素或前列腺素,或用益母草60克煎服,以促進惡露排盡。 若患豬有乳房炎,可用蒲公英100克,煎水去渣,分2次灌服。必要時用0.25%鹽酸普魯卡因50-100毫升,加青霉素80-160萬單位,進行患部周圍注射。 如體溫升高,可肌肉注射青霉素80-160萬單位、鏈霉素100-200萬單位,魚腥草注射液10毫升,每日2次,連用2-3天,必要時注射強心藥10%安鈉咖5-10毫升,再靜注10%-20%葡萄糖溶液300-500毫升,加5%碳酸氫鈉100毫升;或用當歸、川芎、丹參、陳皮、魚腥草、黨參各20克、紅花15克、柴胡30克、生姜10克、蔥白5根,煎水喂服,每日1劑,連用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