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雛雞群在35天的時候,其平均體重和均勻度能否達到標準,與性成熟日齡、產蛋持久性、終生產蛋數量均呈正相關,若雞群80%以上能夠達到標準體重,則種雞具備的產蛋性能等遺傳潛力就能充分發揮;意味著免疫系統發育完善,免疫后能夠產生良好的免疫應答,機體的抗病力強、死淘率低,故有35天定終生之說。
在35日齡的雛雞空腹情況下,隨機抽樣稱重,計算其平均體重和均勻度,標準為:褐羽雞體重380~400克,灰羽雞體重≥360克,白羽雞體重325~350克,均勻度80%以上。
但目前,由于使用的雛雞飼料營養普遍較低,飼養密度大,35天前的頻繁免疫、管理不當等原因,35天的體重多數不達標,為了確保35天的體重達標,就要做好如下工作:
1. 雛雞安置。雛雞按預定的時間到達育雛雞舍,按照預定的方案,盡快將雛雞放入籠內(標準:1周齡內,平養20~30只/平方米;網養30只/平方米;籠養50~60只/平方米)。裝雞時,籠養育雛根據進雞多少,采用從上到下的裝雞原則,一般先裝上2層。要將弱的雞挑出單獨飼,冬季放在較暖和的上層,夏季放在通風良好的中下層。
2.飲水。雞雛入舍后稍休息10~20分鐘可飲水。若開始用乳頭飲水器,七天內亦必須增用鐘式小型飲水器。從第一天起,雞始終都要飲用16℃~19℃的水或深井涼水,要加3%~5%葡萄糖,多維適量飲水1~2天,加保健藥物3~5天,夜間可換成清水,不加藥物。飲水器裝1/3的水,每天換水4~6次,確保飲水溫度不超過24℃,早期換水最好6次,以保持水的清潔與低溫。注意觀察飲水器的水位,水位要充足,以無等待飲水雞只為準,不可斷水;水槽等的高度要合適,并隨著雞的日齡及時調整。水是最重要最廉價的營養物質。
3.營養。確保蛋白19%,能量2900大卡/公斤以上,鈣0.9%,有效磷0.37%,賴氨酸1.05%,蛋氨酸0.45%,對于使用優質預混飼料的,百斤料加5~10克維生素C(高溫保育階段溫度高,機體合成與利用維生素C的能力下降,而預混料中一般不含有該項維生素,需要另外添加),加優質植物油1%~1.5%,7天前加賴氨酸25克(7天前雛雞賴氨酸的需要量較高,而采食量過低,需要額外補充)。按照推薦配方調配飼料的,可以滿足35天的營養要求。
4.開食。從開食算起,至少12小時內不喂配合料,喂水拌的小米或玉米糝,要少喂勤添。建議從第二天起使用優質預混料或蛋雛雞專用飼料,要在原配方基礎上,另外加入10%~15%玉米糝,以提高能量,促進卵黃吸收,防止消化不良性下痢,否則35天體重不易達標。從第三天開始喂高能、高蛋白的飼料,直至35天,嚴禁使用肉雛雞顆粒飼料飼喂蛋雛雞。在飼喂次數上,頭3天每間隔2小時喂料1次;4~7天間隔3小時喂料1次;2周齡內每日飼喂4~6次;3周自由采食。
5.溫度、濕度。溫度35℃~37℃,必須保持晝夜的溫度恒定,晝夜溫差不超過2℃;每周下降溫度2℃~3℃,溫度下降要循序漸進,5周溫度恒定在26℃~28℃。用地面灑水、火爐上放置水盆或水壺的方式產生水蒸氣,進而提高雞舍濕度,要確保濕度在前3天不低于65%,4~10天不低于60%。
6.通風。進雛當天以保溫為主,通風為輔,可適當采取間歇性通風,采取機械通風,通風前升高舍溫2℃~3℃,取暖爐的進風口設置在室外,防止氧氣不足。育雛期間亦必須保持舍內空氣新鮮,無賊風,否則易患馬立克、慢性呼吸道疾病、傳染性支氣管炎。生長緩慢,嚴重影響免疫應答及以后的生產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