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養豬法中墊料管理至關重要,不僅關系到墊料使用的年限,而且會影響豬群的健康狀況。墊料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使生豬的排泄物與墊料的處理能力達到平衡。在自然養豬的過程中,生豬的生長增重、氣候和環境的變化,都可能影響墊料的運行。那么墊料的管理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1)進豬后如發現豬跑動時有墊料粉塵揚起,證明墊料干燥,要用噴淋水做濕度調整,直至豬跑動時墊料不揚起粉塵。
(2)正常運行的墊料,其中心部應是無氨味,濕度在50%-60%,手握不成團,較松,溫度在45℃左右;表層濕度在45%左右,溫度與環境溫度接近,一般為15℃-20℃;pH值7-8,否則不正常。
(3)注意排濕,墊料過濕,即表層超過45%,中心部墊料超過60%就會影響發酵效果,可采用自然通風或者強制通風的方法對圈舍墊料減濕,或添加較干的有機墊料調濕。
(4)如糞便比較集中時,要把比較集中的糞便分散開,或翻入表層墊料下20厘米-30厘米處,提高糞便降解速度。
(5)用藥注意:墊料上不得使用化學藥品和抗生素類藥物,因其對功能微生物具有殺傷作用,會使微生物活性降低,不利于菌種正常活動。但墊料外和舍外環境可用消毒劑進行正常的消毒,以抑制墊料外部環境中有害菌的生長、繁殖。
(6)豬出欄后墊料的管理:豬出欄后將墊料重新堆積發酵十分重要,主要是利用發酵產生的生物熱殺滅墊料中的雜菌,其作用相當于傳統工藝的轉群空欄后的沖洗消毒。首先待生豬全部出欄后,用小型挖掘機或鏟車(也可用人工)將墊料從底部徹底翻一遍,在堆積發酵前根據具體情況,可以適當補充新墊料和墊料發酵基,重新混合堆積發酵。其次是將表層確定不能用的墊料清出,制成有機肥,重新按原料比例發酵新墊料,方法同墊料發酵操作方法。發酵結束后,攤開墊料,鋪好發酵床,間隔24小時,確認表面不起粉塵,墊料溫度平穩后即可再次進豬飼養。( 來源:河北省行唐縣農業局 作者:鄭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