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腦是一種由蚊類傳播的人畜共患疾病,人和許多動物(家畜、家禽和鳥類)感染乙腦病毒后都可成為乙腦的傳染源。乙腦主要通過蚊蟲叮咬而傳播。蚊子不但是乙腦病毒的傳播媒介,而且乙腦病毒在蚊體內可經蚊卵傳代。蚊與豬是本病毒的主要長期儲存宿主和擴散宿主。鑒于此,目前防蚊滅蚊是切斷乙腦病毒傳播途徑,預防乙腦的重要措施之一;預防乙腦的另一重要措施是注射乙腦疫苗,以保護易感動物群免受乙腦病毒的感染。 同時,乙腦也是危害養豬業的重大疫病之一,是導致種豬繁殖障礙的元兇之一,并且在我國豬場中廣泛存在。據1996年對云南省19個縣所有育肥豬調查發現豬乙腦陽性率平均為40.11%(李學良,1996),而北京的豬乙腦陽性率更是高達100%(自登云等,1994)。隨著氣候變暖,豬乙腦的流行將更加普遍;我國中南省份因年初大雪、低溫天氣,今年高溫天氣可能來得更早,因此應高度重視豬乙型腦炎的防制。
現對豬乙型腦炎的臨床、診斷方法及防制措施總結如下:
1.臨床癥狀 仔豬感染乙腦后癥狀為:病豬體溫升高、沉郁、臥地、減食、口渴、結膜潮紅、糞呈干球狀、尿少色深、少數跛行、行走不穩,部分病豬出現視力障礙、亂沖亂撞;育肥豬主要表現為持續高熱。 公豬發生睪丸炎,多為一側性,睪丸腫脹、疼痛、溫度升高,數日后消退,少數病豬睪丸縮小、變硬,喪失種用能力。 母豬感染該病后主要表現為繁殖障礙:妊娠母豬發生流產、早產或延時分娩,胎兒多為死胎或木乃伊胎,流產胎兒水腫、腦膜充血、皮下水腫、淋巴結充血、肝脾有壞死灶;部分仔豬出生后幾天痙攣死亡,少數仔豬生長發育良好,同窩仔豬大小、病變有明顯差別。
2.診斷 乙腦的診斷依靠流行病學調查、臨床診斷和實驗室診斷來完成,由于乙腦臨床癥狀與許多疾病相似,故不能僅根據臨床表現進行確診,必須進行實驗室診斷,即使是疫區病例也是如此。實驗室診斷包括病原檢測和血清學診斷。病原學檢測方法包括病毒的分離、鑒定,反向被動血凝試驗,免疫細胞化學法和PCR診斷方法等。用于乙腦診斷的血清學方法包括乳膠凝集試驗(LAT),補體結合試驗(CF),血凝抑制試驗(HI),中和試驗(SN),斑點免疫滲濾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間接免疫熒光試驗(IFA)、間接血凝試驗(IHA)、放射免疫測定,免疫電鏡技術等。其中華中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病毒室的賈杏林等(2000)建立的LAT方法具有特異、敏感、微量、快速、穩定、簡易的特點,特別適合于基層使用及大規模流行病學調查。
3.綜合防制 3.1 加強飼養管理 做好日常飼養管理,尤其是管理好沒有經過乙腦流行季節的幼齡動物和從非疫區引進的動物。這類動物大多為乙腦陰性,很易感染,一旦感染則很快產生病毒血癥,成為傳染源。尤其是豬,飼養期短,豬群更新快,因此應在乙腦流行前完成疫苗接種,并在流行期間盡量杜絕蚊蟲叮咬。動物發病后立即隔離治療,做好護理工作,可減少死亡,促進健康。但目前對乙腦的治療還沒有特效藥物,主要是對癥治療,為防止繼發感染,可用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 3.2 阻斷傳播媒介 乙腦屬于昆蟲媒介傳染病,蚊蟲扮演了關鍵的角色,蚊蟲感染乙腦病毒呈終身感染,不能產生抗體,病毒也不會被清除,蚊蟲可攜帶病毒過冬,并且病毒可經蟲卵傳代,所以蚊蟲是乙腦病毒的長期保存宿主,但病毒在蚊體內不能很好地發育和繁殖,只起儲存、攜帶和傳播的作用。因此,防蚊滅蚊是防制乙腦的重要措施。 最直接、有效的滅蚊方法是運用高效化學藥物殺滅蚊蟲;為了減少蚊蟲的滋生,一定要搞好環境衛生、清理衛生死角、疏通溝渠、防止積水,同時對積水處和污水撒放藥劑。為了防止雨水增多而沖淡殺蟲劑的毒力,可在滅蚊的同時施放可藥力緩釋的顆粒藥劑,藥劑入水沉淀,不會隨雨水流逝,該藥劑藥力釋放期一般可達半個月,最長的則有一個月之久。
由于長期高濃度、高頻次地大量使用化學農藥進行滅蚊,致使蚊子對某些農藥如敵敵畏等產生了很高的抗性,因此使用化學農藥時必須采取停用、輪用和混用等措施。 3.3 免疫防制 雖然消滅蚊蟲是控制乙腦的有力措施,但要完全消除蚊蟲的滋生是不可能的,破壞蚊這種節肢動物傳播性疾病的感染循環,這常是有利于管理的好辦法,但乙腦病毒可在多種蚊體內繁殖,并且感染形式隨地方生態而變化,想控制這種昆蟲很不實際。因此,唯有大規模地接種高質量的乙腦疫苗,才是最有效的預防和控制措施,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乙腦發病率(Narashimham M V, 1988)。乙腦病毒的抗原性十分穩定,尚未發現在免疫原性方面明顯不同的型或亞型,這為乙腦的特異性預防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目前乙腦疫苗主要有三類:滅活疫苗、弱毒活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
鼠腦滅活疫苗系將接種乙腦病毒的小白鼠腦懸液澄清后,滅活而成。由于含有較多的鼠腦組織,該疫苗的副反應很大、易引起過敏反應。 為了提高乙腦疫苗免疫效果、減少副反應,世界各國學者一直致力于乙腦疫苗的研究改進。美國和日本先后獲得了幾個具有較好免疫效果的弱毒疫苗株。我國在弱毒疫苗的研究方面也作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培育出了一些減毒株,如2-8、5-3、SA14-14-2株等,其中俞永新等人(1986)經多年的研究,篩選出具有廣譜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的減毒株SA14-14-2,該毒株對小鼠和幼恒河猴的腦內毒力為零,對豬無神經毒力。與滅活疫苗相比,用該毒株研制的活疫苗副反應更小,能激發更強的特異性細胞免疫反應,血清中和抗體的陽轉率更高,持續時間更長(TsaiTF,2000)。 乙腦基因工程疫苗主要有亞單位疫苗、核酸疫苗和活病毒載體疫苗三種,尚處于研究階段,目前還無商品化產品。 用乙型腦炎活疫苗應在當地蚊蟲出現季節的前20-30天接種,一般是在3-4月份,熱帶地區必須每半年免疫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