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互聯網媒體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持續不斷的刺激,跟習慣的養成不同。
在現在來說人的習慣越來越難養成,而且成本越來越高,因為新鮮的東西越來越多,而且層出不窮,快速變化多樣。
對于自媒體來說也是一樣。
對于我們日常中做品牌做營銷都是一樣。
我相信沒有多少人能養成一個持續不斷地閱讀一個人自媒體的習慣。
同樣,沒有一個人會持續不斷地只關注一種產品和依賴于一種產品。
所以在我們如今做營銷,考慮的是習慣的養成和如何形成長效的刺激。
之前我們偏向于習慣的養成,但現在需要建立長效刺激機制。來做一種刺激營銷。
就像我們平時寫產品營銷的文章一樣,需要用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人群觀念,即關注點來不斷的刺激人的注意力,關注度,來保持他們的閱讀和消費習慣不改變。
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到如今,做營銷不只是堅持不懈那么簡單,當然堅持不懈在變化多端的時代更難能可貴,也更難以實現,但是除此之外的,就是建立在堅持不懈基礎上的刺激效應。也就是創造性。
創造性營銷分為兩大類:一大類是思想的創造性,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認識。
第二大類是內容形式的創造性。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閱讀,接受,消費的體驗。
這就是營銷的變與不變。
當然在互聯網傳播時代的最大特點就在于,創造全民自發傳播,而不再是凝注于廣告內容的集中率,更多的是內容的共鳴點。也就是要從擊中痛點到共鳴點。痛點頂多會讓他深有體會的感覺說的對,而共鳴點就是讓他覺得這個東西就是得傳播,不傳播對不起自己。
互聯網思維被很多人大罵或者大夸,但是到現在誰能準確的說出其概念呢?
有很多人還是將互聯網思維歸納的和傳統的那些媒體一樣,認為傳播途徑和形勢變了而已,其實不是這樣,真實的互聯網思維是讓內容產生自我的傳播意識。
這個說法搞的是不像現在的智能機器人的概念呢?
對,互聯網思維就是自傳播。你需要做的只是策劃好廣告內容,借助于渠道引發自傳播。
而這種自傳播是需要有起伏規律統籌的,就是什么時候會高潮,什么時候會低谷,高潮時做什么,低谷時做什么。這就是刺激營銷。整體的概念形式都不變,變的只是不斷地創造內容和實質的東西進行刺激,當然這個比較難一點,但是對于注意力不集中,接受信息多樣化的大眾們,他們沒時間跟你整天耗在一個東西一件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