捜牧資訊(中國禽病網)訊,1網狀內皮增生癥的危害性
禽網狀內皮組織增生病(RE)是由反轉錄病毒科禽網狀內皮組織增生病病毒(REV)引起肉雞以淋巴網狀組織增生為特征的腫瘤性的病理綜合征。
本病可以造成雞群不同程度的三大抑制:免疫抑制、采食抑制、生長抑制,這不僅影響雞群的生產性能,更易導致其他不同的細菌性和病毒性的繼發性感染,以及對特定疫苗免疫反應的抑制。屬于典型的免疫抑制病。
網狀內皮增生癥的危害:主要造成肉雞腺胃腫脹、肌胃黏膜糜爛、免疫器官萎縮等。 腺胃發炎腫脹只是網狀內皮組織增生癥的一個病理現象。所以大家一般稱之為腺胃炎。 此病在商品肉雞養殖過程中發病率高且成上升趨勢,發病范圍極其廣泛,給肉雞養殖業造成了極大的損失。
2發病原因及流行特點
2.1發病原因
網狀內皮增生癥的發病原因較為復雜,本身就是一個傳染病,但在非傳染性因素和其他傳染病的作用下發病變為嚴重。這些誘因包括:
2.1.1飼料條件:飼料營養不平衡,蛋白低、維生素缺乏等可誘發該病。
2.1.2霉菌及其毒素:促發或加重了該病的發生與發展。
2.1.3眼炎是本病的重要誘因,臨床發現凡是有此病的雞場首先是有眼炎癥狀的發生,特別在夏秋雞痘流行季節,腺胃腫脹的發病也非常嚴重,很多雞群都是先發生雞痘,后又繼發腺胃腫脹,造成較高死亡率,并且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
2. 1.4部分垂直傳播的病原或污染了特殊病原的馬立克氏病疫苗,可能也是該病的誘因:如現在臨床常可發現的雞貧血因子等。
2.2流行特點
網狀內皮增生癥可在不同品種的蛋雞和肉雞上傳播。該病在目前的肉雜雞上也已發現。現在在全國多個地方發病嚴重,發病率在各個地方因地域上和飼養管理上出現不同,一般最低發病在10%左右。死亡率高達30%左右。肉雞在20日齡左右為發病高峰,7~44天都見發病。有的肉雞場可以見到1日齡雞發病。一般病程在兩周左右。蛋雞感染該病死亡高峰在一周以上。該病病因復雜,病原可能垂直傳播。但在同一雞場同一批雞發現不同品種的雞一起發生,即還有水平傳播。
3網狀內皮增生癥的臨床特征
主要特征:羽毛蓬亂,無精神,翅膀下垂,采食量和飲水量明顯減少。流淚、腫眼、呼吸困難、排白色或綠色稀糞、神經癥狀、嚴重貧血、神經癥狀。
4網狀內皮增生癥的剖檢變化
4.1腺胃具有特征性病變
腺胃腫大如球,呈乳白色,可見灰白色格狀外觀;切開腺胃壁水腫、增厚、外翻, 輕輕一按可流出漿液性液體;腺胃乳頭腫脹、出血、糜爛,乳頭界限融合;肝臟腫大;法氏囊、胸腺、脾臟、肌胃嚴重萎縮;肌胃黏膜糜爛;腸道表現黏膜脫離,出血癥狀(二爛、二腫、四萎縮)。
4.2肌胃糜爛的原因
肌胃是禽類特有的消化器官,前接腺胃后連小腸,平滑肌肉特別強厚發達,內壁附有黃色的類角質黏膜,肌胃黏膜內有很多小腺體,它分泌的膠樣物質能迅速硬化形成一層淡黃色物,合稱“雞內金”,使胃黏膜在磨碎堅硬飼料時不致受損。肌胃不分泌消化液,呈旋轉運動。主要是借助于食入的砂石機械性的壓榨、磨碎飼料,以代替牙齒的咀嚼, 肌胃內常有沙石,輔助完成此功能。故飼料中應正常添加砂石,可提高消化率25%~30%。但在腺胃鹽酸大量分泌時,由于胃酸的侵蝕可致使肌胃黏膜嚴重潰瘍或脫落。凡能導致肌胃內組織胺的升高,就能導致肌胃糜爛和潰瘍。因為組織胺反作于腺胃黏膜細胞可使胃酸分泌亢進。肌胃黏膜固有膜具有排列成組的膜管腺,它能分泌糖衣,覆蓋在上皮細胞的外表面。糖衣是肌胃的屏障之一,能防止胃腸內容物對其黏膜的侵害。肌胃糜爛素具有破壞糖衣的作用而起引潰瘍。
實驗證實,肌胃糜爛素能使實驗雛雞的胃酸分泌亢進。肌胃糜爛素通過組織胺H2受體作用于胃黏膜而使胃酸分泌亢進,導致肌胃的糜爛和潰瘍。這時,若喂給組織胺H2受體拮抗藥甲腈咪胺,或給予抗組織胺藥賽庚啶, 肌胃糜爛就會明顯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