捜牧資訊,一樹立“生物安全”養殖新觀念
1全進全出
“全進全出”是第一生物安全措施,隔離是控制疾病的最有效方法。保持一定空欄時間,做好空欄期消毒工作,對養好下批雞至關重要。正常情況下,上批雞出欄后至少要15天以上才能進下批雞,如果上批雞發生傳染病,建議間隔30天以上再進雛。
2環境控制
雞場的環境衛生,包括雞場周圍的環境衛生、雞群的小環境(雞舍)和大環境(生產區和生活區)衛生三方面。雞舍周圍的環境要從建雞舍前選址開始考慮,一旦雞舍建成后就很難改變周圍環境了。重點應放在控制雞舍大環境和雞舍內小環境上來。雞場布局要合理,場內要分出臟道、凈道。
3人員控制
生產區杜絕一切外來人員進入,盡可能謝絕參觀訪問,盡量減少不同功能區內工作人員的交叉感染,一旦交叉要有清洗消毒措施,外來人員非進不可時,要更衣、消毒。嚴禁收死雞、賣獸藥、買雞糞人員入內。對場內的工作人員要實行封閉式管理,一旦離開再進入時要洗澡更換消毒過的工作服方能進入雞舍。
4消毒管理
要把消毒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空舍期消毒至少3次,先沖洗后消毒,7天后再消毒一次,進雛前3天再消毒一次。帶雞消毒第一周1次,第二周2次,三周后每天1次,發生傳染病時每天2次。環境消毒:雞舍外環境每周1~2次消毒。車輛進出要過消毒池。
5無害化處理
要設置病雞欄,發現病雞及時隔離觀察,無飼養價值的及時淘汰,對死雞要遠離雞舍焚燒或深埋。雞糞要先發酵后拉走。
強化管理是硬道理
1飼養管理“三階段”
1~20日齡為“育雛階段”,以保溫為主,小心通風。20~30日齡為“過渡階段”,在保溫的前提下,適當通風。31日齡至出欄為“育肥階段”,在保溫的前提下,加大通風。
2飼養管理“五要點”
即三度(溫度、濕度、密度)、一通、一控。
①溫度:入雛第一天32~34℃,以后每兩天降1℃,到20日齡降至24~C左右,20日齡至出欄20-25~C為最適宜溫度。白天和晚上溫差不超過2℃。30日齡后,如舍內溫度超過30℃應采取人工降溫措施,超過32℃采取強降溫措施,使用水簾降溫,雞的體感溫度與室內溫度差5~7~C,應注意不能降得過低,以免對雞群造成冷應激而發病。②濕度:前2周內相對濕度60-70%,第15~25日齡在55%左右,26日齡至出欄在50%左右。③密度:即每平方米飼養雞的只數。小雞建議15~16只/平方米,中雞13~14只/平方米,大雞10~12只/平方米。第一周30~40只/平方米,第二周20~30只/平方米,第三周15~20只/平方米,第四周10~15只/平方米,第五周完全放開。④通風:自然通風建議按“溫差控制法”通風。即當室內溫度與室外溫度相差5℃以內可自由通風。當溫差在5℃~10℃時,應當向順風方向開窗通風,當溫差在10℃以上時,最好不要開窗通風,可通過天窗、地窗、小風機、邊門通風換氣。冬春秋三季需要橫向機械通風,兩側墻裝Pvc管,一側墻裝軸流風機,要考慮進風口的面積以及溫度和風速對雞群的影響。⑤光照:第一周23~24小時,從8天開始每天延長1小時控光時間,到18日齡最長可控光8小時,每次不超過3小時,從18日齡至28日齡逐漸減少,28日齡后恢復24小時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