捜牧資訊,固始雞是我國優(yōu)良黃羽雞品種,按照規(guī)范的技術操作進行孵化生產(chǎn),可大大提高種蛋的孵化率,促進種雞的有效利用,對降低雛雞的死亡率和保護雛雞的正常生長發(fā)育也十分有益。
提高固始雞的孵化率的技術操作,要把好入孵準備、入孵操作、分理雛雞三個主要環(huán)節(jié)。
入孵準備
檢修機器和孵化廠房
孵化室的具體要求:孵化廠房設在交通方便但又距離公路沿線200米以外的地方。孵化室內(nèi)部結構設計要求(包括衛(wèi)生要求):孵化室應與外界環(huán)境隔離,門窗上有紗門紗窗,杜絕蚊蠅及鼠等竄入;保溫、保濕和通風要求:保溫保濕性能好,有專用通氣孔或風孔;制度要求:門口應有消毒設備,工作人員進出嚴格消毒,非工作人員不得入內(nèi);燈光要求:有天花板、壁燈等,燈光照明符合孵化使用。
孵化機的檢修和試運轉。孵化開始后,機器要不斷運轉,因此孵化前對孵化機要認真檢修、校正,檢驗各機件是否正常。檢修后清潔消毒,然后試運轉1天,確認無異常方可正式入孵。 對孵化室孵化機具和其他孵化設備的清洗消毒。孵化前1周應對孵化室、孵化機和孵化用設備如蛋盤、出雛盤清洗干凈,然后將準備好的全部孵化用具放在孵化室內(nèi),關好門窗,用福爾馬林熏蒸消毒。
種蛋的挑選
種蛋的來源和新鮮度:種蛋應來源于健康高產(chǎn)的雞群,雞群近年無疫情。種雞群公母適當,以30—50月齡的青年雞群最好,不用初產(chǎn)蛋,種蛋保存不超過1周,保證受精率最高。
種蛋符合品種特征,形狀和大小適合孵化。蛋殼顏色和形狀符合固始雞種蛋要求,蛋殼致密勻稱,表面不粘糞、污泥等污物,沒有裂痕,大小勻稱,以55±3克為宜,厚度適中,無“沙皮蛋”、“沙頭蛋”。
種蛋貯運和消毒
種蛋貯存:貯存時間雖短,但也應保存在專用蛋庫內(nèi),蛋庫要求清潔無灰塵,隔熱通風防濕,無蚊蠅鼠害,能避免陽光直射。保存15℃溫度左右,濕度65%—75%。
種蛋運輸:用專用蛋箱裝運,無專用蛋箱用紙箱代替時,蛋與蛋之間、層與層之間用碎紙或稻草隔開充實。包裝時大頭向上放置,運輸車輛應清潔衛(wèi)生,通風透氣,防雨防曬,行駛慢穩(wěn)。
種蛋消毒:種蛋在保存時和入孵時必須各進行1次消毒,常用福爾馬林熏蒸消毒或新潔爾滅消毒。入孵時用30毫升福爾馬林、15克高錳酸鉀熏蒸20分鐘,然后打開排風口通風,排出甲醛氣體,通風半小時關閉風門。
碼盤、預溫
碼盤:即上蛋。入孵符合標準的種蛋,大頭一律向上碼到蛋盤上,不準倒放。碼盤在孵化前12小時進行,碼好后用照蛋燈再次剔除暗紋、沙蛋等不合格種蛋。
預溫:入孵前應根據(jù)季節(jié)將蛋盤移入孵化室置22℃—25℃環(huán)境中預溫6—8小時或12—14小時。
入孵操作
溫度調(diào)節(jié):孵化過程中應“看胎施溫”,根據(jù)胚胎發(fā)育情況及時調(diào)整孵化溫度。要注意孵化溫度的變化,觀察調(diào)節(jié)儀器的靈敏程度,一般校正孵化溫度后不再人為地隨意調(diào)節(jié),但當偏離應給溫度±0.2℃—0.5℃就應進行調(diào)節(jié),每次調(diào)節(jié)的溫度要小。溫度一般掌握在1—18天37.8℃;19—21天36.8℃—37.2℃。孵化機溫度每隔半小時觀察1次,每隔2小時記錄1次。特別是停機和調(diào)節(jié)溫度后要勤觀察,若孵化機內(nèi)上下、左右、前后有溫差,應定期組織移盤。
濕度調(diào)節(jié):孵化機內(nèi)放干濕球溫度計,以指示機內(nèi)相對濕度。溫度計水管中應裝成蒸餾水,紗布要經(jīng)常清洗更換,以免影響水分蒸發(fā)和計算相對濕度的準確性。如無調(diào)濕裝置,可通過增減水盤、升降水溫及孵化器內(nèi)增減濕布片等方法調(diào)節(jié)濕度。沿海地區(qū)應防濕度過大,北方大部分地區(qū)應防濕度過小。最適宜相對濕度為:1—18天為60%—65%,19—21天為75%。出雛時要求濕度較高,主要是利于雛雞出殼,無增濕設施常用對胚胎噴灑溫水增濕。
通風:通風可供胚胎充足的氧氣,排出多余的CO2和降溫。過度通風會降溫,還會因CO2濃度低蛋殼中CaC03不能變?yōu)樗绍浀腃aHC03,造成雛雞破殼困難降低孵化率。一般孵化器內(nèi)CO2濃度為0.4%—0.5%。一般入孵后第一天可進行通風,從第二天后隨胎齡增加逐漸增加通風量。夏天氣溫高、濕度大,機內(nèi)熱量不易散發(fā),應增大通風量。如何處理好溫度、濕度、通風三者關系,對提高孵化率有重要影響。一般來說:綠燈常亮,加大風量;紅燈常亮,稍閉風門;紅綠交替,正常工作。
翻蛋:翻蛋目的是使種蛋受熱均勻,保進胚胎運動,防止粘連。一般每2小時翻蛋1次,翻蛋角度≥90°,14天后胚胎已發(fā)育成形,具有一定熱調(diào)節(jié)機能和活動能力,應減少翻蛋次數(shù),對胚胎吞食蛋白和吸收營養(yǎng)有一定促進作用。移盤后停止翻蛋。
涼蛋:雞胚孵到15天后,由于脂肪代謝增強,蛋內(nèi)溫度劇升,為了幫助胚體散熱需進行涼蛋。方法是:每天適時關閉機器,打開機門,將蛋盤抽出2/3—1/2,放置30—60分鐘,具體時間根據(jù)蛋溫而定,蛋溫到30℃—33℃時,停止涼蛋。一般涼蛋每天1—2次。
照蛋:在孵化過程中通過定期照蛋,可了解胚胎發(fā)育狀況。入孵后6天進行頭照,檢查雞胚發(fā)育情況,并剔除無精蛋、死精蛋、死胚蛋、弱胚蛋;10—11天二照檢查“合攏”;17—18天三照檢查封門情況。
落盤:又稱移蛋或移盤。最后一次照蛋后,將孵化機蛋盤的胚蛋移出雛盤。移盤不準翻蛋,要增加濕度。移盤后2—3天開始出雛。移盤具體掌握在有10%雞胚起嘴時進行。起動機器后,用10克高錳酸鉀、20毫升福爾馬林熏蒸消毒半小時。
分理雛雞
雛雞消毒:當出雛30%時,用0.1%百毒殺噴霧消毒。
揀雛:成批出雛時,要適時揀出,出殼后在機器內(nèi)不能超過12小時。出雛時應關閉照明燈,以免雛雞騷動,影響揀雛。出雛期根據(jù)出雛情況2—4次檢出空蛋殼和絨毛已干的雛雞。同時把已“起嘴”的胚蛋集中并盤,放在上層,同時將出雛器溫度提高1℃、濕度升高10%,以促弱胚出雛。一般孵化可一次集中出雛,不需助產(chǎn)、對毛粘于蛋殼上的,可噴溫水使毛濕潤后與蛋殼分離。規(guī)范操作孵化率可達97%—98.5%。
雌雄鑒別和分群
雌雄鑒別:揀雛后可進行雌雄鑒別,同時剔除殘弱雛。雌雄鑒別常用翻肛鑒別法,主要通過觀察有無生殖突起區(qū)分雌雄,有生殖突為雄雛。
幼雛分群:原則上按健雛和弱雛分群,營銷者有時也按雌雄鑒別分群。一般機孵健雛率達95.5%以上。健雛標準為:絨毛潔凈,臍部吸收良好、干燥且被絨毛覆蓋,腹平坦,站立穩(wěn)健有力,對光、聲反應靈敏,叫聲宏亮,體形勻稱,不干癟或臃腫,顯得“水靈”。應注意的是健雛必須具有固始雞品種特征。
免疫和開水
免疫:出殼6小時后可進行免疫,一般用速可生+液氮MD疫苗,可提高成活率。
開水:又稱“潮水”,一般用與舍溫一致的溫水“開水”。開水通常加0.01%高錳酸鉀,起消毒飲水和清洗胃腸作用,能促進機體對蛋黃吸收、排出胎糞,保證食欲。弱雛“開水”加入5%的葡萄或蔗糖,可提高成活率。